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黄南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为抓手,持续巩固“一核三治”基层治理党建品牌,拓展“五治联动”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不断巩固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聚焦“关键”引领,汇聚基层治理向心力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州市县委“一把手”亲自谋划推动、靠前指挥,示范指导、督促落实。召开全州城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会议,制定重点任务清单,构建州委书记第一责任,组织部门实施责任、各部门联动责任的工作格局。深入推动“1+X”党性教育模式,实施“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两大工程,精心设置培训班次,培训内容涵盖民族团结、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对村(社区)书记、网格长(员)分层次、全覆盖培训。推广“基层社会治理专项组”工作法,以网格支部、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等方式推进网格化治理。
聚焦“法治”保障,强化基层治理支撑力
推动法治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进一步发展和丰富“枫桥经验”黄南化,深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设立州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市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整合矛盾纠纷调解、信访受理、法律服务等功能,打造非诉讼服务、信访接待、法律服务、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统筹谋划推进法治教育体验馆、法治文化广场建设,成功创建5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4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每个村(社区)培育5名“法律明白人”,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法律十进”等宣传活动,实现农牧民群众全覆盖,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普法知法水平。
聚焦“德治”教化,扩大基层治理影响力
融精神文明建设于社会治理工作,打造多个德治建设示范点、文明实践中心,持续擦亮“理论+百姓+文艺”宣讲品牌,组建以党校教师、“两代表一委员”等为主的宣讲队伍,开展“党的政策进我家”等宣讲活动。打造民生服务阵地,线下建立说事室,线上收集微心愿,实施红蓝马甲亮身份行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实施移风易俗行动,突出抓好乡风文明、环卫整治和绿化美化,县级及以上命名的文明村镇全面建立“一会”(红白理事会)、形成“一约”(村规民约),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好公婆”“身边榜样”等评选推荐宣传活动,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
聚焦“群治”合力,激发基层治理参与力
吸纳民警、人民调解员、“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等社会力量,建立以人民调解为主、行政调解为辅、司法调解补充的多元调解队伍,实现群众信访和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实行群众行为积分管理,引导群众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开展学习宣传、上报隐患线索等获得积分,村(社区)通过组织开展线上评选等活动,设置积分兑换、好物易购,为群众提供积分兑换服务,提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者慈善资源联动,健全基层志愿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党组织是堡垒、党员是先锋”实践活动。
聚焦“自治”强基,提升基层治理凝聚力
提升群众自治能力,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推动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创新龙头企业运营、联村共建发展、文旅融合、农牧产业等发展模式,全州各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均呈增长态势。向123个重点村配齐配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推行“一述两推三审四评议”机制,对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驻村干部期满考核评定为“不称职”,对表现优秀的驻村干部通报表扬。制定“组团式”帮扶队伍管理措施,推动帮扶工作落实落细。推行“党委领责、书记领衔、成员领办”机制,聚焦公厕卫生和停车难、供暖不热等群众“急难愁盼”对症下药,一件件“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
聚焦“智治”赋能,释放基层治理新活力
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模式,推动部门联动、一体化办理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开通211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业务,实现“一站式”办结。直击政务服务“窗口”办事堵点,出台《黄南州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黄南州服务业运行调度机制》,通过开设绿色通道、配置双语引导员、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办结率显著提升。全面实施“红色物业”计划,评选优秀物业服务企业为“红色物业”试点单位,指导多个小区依法成立业主委员会,推动多家物业公司成立党支部,构建“社区统筹管理、网格员精准采集、物业党支部暖心服务、业主委员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