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时评

勿将“慢活”变“急活”

时间:2024-07-23 文章来源: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努力提高效率,学会统筹兼顾,并具备一定的前瞻思维能力,以科学有序、高效快捷地推进工作。否则,很容易因为缺乏计划性和习惯性拖延而将“慢活”变成“急活”,这不仅不利于完成工作任务,也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

  “急活”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拖延症”。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催促紧急的临时任务,不得不被动地将已有的计划后移,拖慢原有的工作进度甚至延期完成,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是由于个人工作拖沓散漫,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等原因,导致“层层催、处处要”,以及习惯性地积攒工作,直到最后关头才去完成,这无疑是“拖延症”的典型表现。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工作效率,有时还会耽误重要工作,怠慢服务对象,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且,长此以往,会使“拖延症”愈加严重,滋生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不良作风,对公对私都百害而无一利。

  “急活”也可能是工作统筹不当的结果。“急活”多,有时反映出个人或单位对工作统筹不足,缺乏前瞻意识和时间观念,导致工作堆积和被动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工作为了预留汇总时间,上级单位往往将报送时间大幅提前,致使下级单位没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去完成。此外,因文件未能及时处理或长时间积压,无法在第一时间批阅流转到具体经办人手中,特别是涉及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若某个环节积压文件,往往也会导致文件传达到具体经办部门时,离要求完成的时间所剩无几,将原本并不紧急的工作拖成火急火燎的工作。另外,一些单位分工不均,经常“鞭打快牛”,也是造成少数人“急活”多的原因之一。

  避免“慢活”变“急活”需要标本兼治。为尽可能地避免“慢活”变“急活”的不良现象,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标本兼治。首先,个人应加强理论学习、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当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不断提升时,绝大部分工作便能够得心应手,许多“急活”自然也就不再急;其次,单位与个人要不断加强工作的统筹性与前瞻性,在安排部署工作时结合实际尽量给基层和下级预留足够的办理时间,避免因文件积压、时间不够等原因导致忙中出错,陷入低效甚至无效的循环劳动中;最后,单位要注重资源整合、合理分工,尽量减少“鞭打快牛”现象,在不可避免地存在“能者多劳”的同时,要努力避免“庸者不劳”的不良现象。

  施竞男 李世祖(祥云县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7/23/4528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