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时评

“精准培植”让乡村人才“破土飘香”

时间:2024-07-23 文章来源: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年来,笔者在从事基层人才工作中发现,乡村仍然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保障机制不充分等问题,要如何“精准培植”,让乡村人才“破土飘香”?关键是以机制用人才,以培养育人才,以服务留人才,以产业聚人才,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

  聚焦队伍建设,充盈人才队伍“源头活水”。设立人才专项编制。树立人才工作“一盘棋”思想,加强组织、人社、编办等部门协同,盘活闲散编制,分类建立人才补充渠道,边远乡村优先考虑本地户籍人员。建立人才认定体制。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这支队伍的带头作用,建立“村推荐、乡评审、县认定”的自下而上认定体系,结合“个人申报、社会评审、业内认可”的方法,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发展一批懂发展、能经营的管理人才队伍。建强村级人才后备军。拓宽选拔渠道,注重从基层党员、致富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等群体中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邀请创业典型定期分享乡村振兴方面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培育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方经济”的人才效应。

  聚焦精准培养,做好人才培训“一拍即合”。进一步分析人才库。县级人才领导成员单位要围绕需求,定期开展调研,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找准人才培养问题症结,分类建立技术、管理人才库,统一进行技能技术培训,并结合经济建设需要,精准匹配各类人才,实现人才质量数量的双提升。进一步整合工作力量。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具体统筹协调指导、县级部门分工负责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县级部门培养资源,精减培训次数,充实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规模,实现培训的组织性、有序性、精准性。进一步匹配培训需求。目前开展技能培训时,务农、外出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不精准,导致形成培训人员和务工人员“错位”的局面。可按照用工岗位需求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或就业适应性培训。

  聚焦政策保障,激活人才回引“一池春水”。解决“不便捷”的问题。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要注重营造选贤任能的环境,健全服务管理机制,为真正助力乡村振兴的回流人才提供有力支持。乡镇街道可建立人才服务工作站,开通“一站式”服务窗口,针对乡村人才需求,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服务。解决“难安心”的问题。建设人才周转房,常态化开展人才交流活动,为人才提供学习交流、休闲放松的活动阵地。成立“英才服务联盟”,在衣、食、住、行、娱、购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着力营造“家”的氛围,让乡村人才记住“乡愁”、心安乡村。解决“不大胆”的问题。目前村干部群体不同程度存在不敢尝试、怕担责任的心理,要根据资金使用规范,建立容错机制,鼓励集体资金合理使用,探索产业发展盈利增长点,力争消解怕担风险、怕负责任、不敢尝试等消极思想。

  聚焦搭建平台,着力人才集聚“百鸟朝凤”。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项目为主线、问题为抓手、落地为目标,切实履行责任。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优质企业入驻乡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扩大产业人才需求,通过落实项目来实现招才引智、引进培养技术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逐步推进产业与人才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持续打造农旅融合产业,以旅促人才发展。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加速农旅融合发展,推动第三产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让更多的农旅人才更好地扎根基层、服务农村。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集体经济+人才创业”孵化基地,精心打造和筛选一批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项目,推动人才、科技、资金向项目集聚,推动产业实现发展和提升,吸引人才回乡干事创业,做大村集体经济的“蛋糕”,让带头人多分、让村组织齐分、让群众共分。

  向丽桦(禄劝县崇德街道)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7/23/4528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