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近年来,新晃侗族自治县鱼市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聚焦“342”工作法,不断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探索“三个模式”推动集体经济换挡提速
探索推行“十村联创”抱团发展模式。打破村域限制,大力推行“十村联创、公司运营、包干分红”的“抱团发展”模式,全镇10个村共同注资老黄冲村陆基工厂化水产养殖项目,每村每年集体经济平均增收5000元以上,实现“产业增产、集体增收”的双赢。
探索推行“村集体+社会资本”合作共赢模式。村集体以“土地山林出租、入股”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通过分红创收。引进新晃利牧赞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在光辉村建设黄牛应激调理服务中心,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以上。引进社会资本建设农超市场,每年村集体固定分红7.5万元;岩山、老黄冲等村流转山林、土地1400余亩与新晃友富珠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东魁杨梅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引进社会资本盘活大坝河村白岩矿泉水厂,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
探索推行“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园区所在地区位优势,打造“农户+村集体合作社+企业”的农业产业供应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增加农产品产业价值,增加群众经济收入。目前大坝河村、鱼市前锋联合村、光辉村等村与园区多家企业签订食堂供货协议,定期采购优质农副产品,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2023年全镇新增集体经济产业项目101个,落地9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454.03万元,累计招商引资突破1.9亿元。
落实“四项措施”推动乡村治理有序有效
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主动战”。按照“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的思路,充分发挥网格员和“三长”的作用,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建立台账,动态清零,力争“矛盾不出村”。
打造共建共治边界基层治理“新格局”。健全平安边界共创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互访制度、平安边界管理联系人制度、平安边界情报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深化平安边界共创共建组织保障体系。目前共召开联席会议2次,调解边界矛盾纠纷4起,处理历史遗留问题1起,有效维护了边界和谐稳定。
探索“互助银行”服务“新模式”。在光辉村和大坝河村试点推行“互助银行”,服务对象为本村常驻村民,特别是经济困难、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等群体。平时有需求的村民可在党群服务中心登记服务需求,由村里统一发布,村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接单开展服务可获得互助积分存入互助银行,积分可同等兑换受助项目或进行商品兑换。自互助银行成立以来,共接送留守儿童105人次,代买代办事项502人次,接送老人、病患40人次,营造了邻里和谐互帮互助的新风尚。
打好综治民调工作“组合拳”。实行民调“一联十”,进一步压实民调责任,结合“1+4”“党建+微网格”和片组邻“三长制”工作,开展民调大宣传、大走访活动,营造全民积极参与的良好民调氛围。
激发“两股力量”推动人居环境提质增效
一方面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活力。建立“联村领导包村、村‘两委’成员和驻村干部包片”的人居环境整治责任体系,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中心工作抓实落细。健全常态巡查督查机制,通过“明查+暗访”的方式,对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督查,督查结果全镇通报。执行问题登记销号制度,督查发现的问题由“专人盯、专人看”,严格销号,对工作推动不力、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村和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
另一方面坚持宣传引导,激发人民群众内生动力。结合片组邻“三长制”工作机制,动员党员、村民志愿者和网格员进村庄、入庭院,围绕“五治”“十百千万”创建等主要内容,通过“院坝会”“屋场会”“火铺会”等形式,向群众讲、带群众干。积极组织开展“最美庭院”“最美清洁户”“美家美妇”等评选评比活动,推动各村营造“户户比卫生、家家比干净”的浓厚氛围,充分激发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觉性。2023年共评比“最美庭院”100户、“美家美妇”100户、“最美清洁户”100户。同时,在华南村试点推行“垃圾银行”,将各类垃圾“明码标价”,统一回收,着力提高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减少垃圾乱扔乱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