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广大基层干部既是绿美乡村建设的参与者,更是组织者、示范者、引领者,须执好手中的“三支笔”,才能把人居环境提升、绿美乡村建设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执“制度之笔”绘好管理约束“风向标”。基层环境卫生治理、绿美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在改变群众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的基础上,还需建立长效机制。村党总支要结合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将环境卫生维护细则纳入村规民约中,建立奖惩机制。按区按户分配责任区域,让农户“各扫自家门前雪”,管护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同时,利用好公益性岗位,建立轮排班表制度,定期打扫村间巷道等一些公共区域,不留死角构建起环境治理的常态长效机制。
执“思想之笔”绘好教育引导“宣传册”。要保护绿水青山,就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随着爱国卫生运动、绿美乡村建设行动的深入开展,大部分群众环保意识已有明显增强,但仍有部分偏远村庄还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因此,环保教育应以基层党支部为主要阵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加大环境卫生保护宣传力度,引导村民参与环境治理工作。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发宣传单、大喇叭广播、微信群转发相关信息等方式逐渐使环保理念刻入脑海、深入人心,最终形成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执“实干之笔”绘好全民参与“责任书”。绿美建设功在一时,利在千秋。环境整治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造景式”民生工程,而是需要多方参与、全民努力的长期性、集体性活动,“边污染、边治理,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不是长久之策,督促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关键。要不断激发和提高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断强化群众主人翁意识,把“人居环境提升、你我共同参与”的口号落实到人、责任到人、细化到人,将群众纳入到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流程中的一环,成风化人,最终形成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李鸿媛 吴年浩(祥云县米甸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