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党务知识

【《党员文摘》、七一客户端报道】党史上的纪律故事·金沙江畔鱼水情

时间:2024-02-24 文章来源:七一网 作者:佚名

  

  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的“金沙水暖”雕塑。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JPG

  1936年4月25日,红二、六军团按照计划,分别行进至云南丽江县城和石鼓镇渡口,准备渡过天险金沙江。之前,红二、六军团横扫滇西,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为穷人打天下的仁义之师的美名早已在丽江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当红军来到丽江时,国民党县长率土豪劣绅闻风弃城逃走,丽江老百姓打着横幅列队欢迎,向红军表示敬意。

  进城后,红军打开官仓,把谷物分给穷苦百姓。群众积极支援红军,工匠主动报名到江边为红军扎竹筏,帮助红军做好渡江准备工作。同时,还有大量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

  后来有老红军回忆当时的场景:“这是部队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之后,在新区第一次见到这样鱼水交融的场面。”

  闪闪的红星

  红军到了丽江,一面准备渡江,一面抓紧时间补充给养和物资。经过长时间行军,许多战士的衣帽和米袋都破损了,需要补充。于是,军需处的几个战士,便在丽江大研古镇到处寻找裁缝。

  很快,战士们便找来了王大祺、赵武修、李育松等十几个裁缝。当时,整个丽江城里只有17台缝纫机,接到红军的任务后,他们连忙准备原材料、集中缝纫机,然后便分组没日没夜地赶制起米袋、短裤和军帽来。

  王大祺所在的一组,干活比较麻利,两天两夜缝了280条米袋、186顶军帽和15条短裤。忽然,王大祺想起,军帽上须得点缀红军的标志——红色五角星。这让众人犯了难,拿着一块红布,比划来比划去,都不合适,最后竟无从下手。

  这时,一个红军战士笑嘻嘻地走了过来,接过红布,招呼大家说:“各位师傅,你们瞧仔细了啊,就这样叠好,然后剪两刀。看,好了!”只见他几剪刀下去,十来个匀称端正的五角星便已剪好。

  王大祺将它们端端正正地缝在军帽上,那军帽仿佛也注入了红军的精气神,立刻显得闪亮起来。

  王大祺领着大家干活的时候,红军战士们总是对他们师傅长师傅短地叫着,十分尊敬,每日饭点准时送来可口的饭菜。见此情景,王大祺一边干活,一边对大伙儿说:“红军跟国民党那些官老爷不一样,红军待我们好。我们要知恩图报,他们要是给我们工钱,那可千万不能要啊。”大家一齐点头称是。

  到了晚上准备收工的时候,红军军需处的一个战士风尘仆仆地过来慰问大家,并且拿出200个小银币,要给大家发工钱。

  “200个小银币相当于40块银元,不行不行,这太多了!我们给红军干活,盼红军打胜仗,不收钱!”王大祺代表大伙儿,说出了心声。

  红军战士微笑着说:“师傅,那可不行,我们部队有群众纪律,不能白拿群众一针一线,更不能让群众白给部队做事,你们还是收下吧!”

  王大祺看着军帽上闪闪的红星,心里有说不出的温暖,于是感动地收下了工钱。

  “走”回家的“饭碗”

  第二天,王大祺等人继续干活,到了夜里,突然窗外人声鼎沸,熊熊火光照进屋子。

  王大祺探头出去,只见狮子山上的碉堡里着火了,火焰冲天,“噼啪”作响。那个碉堡,是军阀为了抵抗红军,拉壮丁抢修的,建在狮子山地势最险要的地方。

  王大祺的第一反应是:“不好,要打仗了,军阀部队来偷袭了!”

  裁缝里有人说道:“子弹不长眼睛,我们这里离红军驻地这么近,危险得很,赶紧跑吧,活命要紧。”于是,几个裁缝连忙从窗户爬了出去,沿着窗棂溜了下去,跑到偏僻的农田里躲了起来。

  回过神来的王大祺此时忽地暗自叫苦:“完了!我的缝纫机、剪刀、尺子,这些都是我吃饭的‘饭碗’啊,全完了!”

  过了几个时辰,王大祺等人见城外没有动静了,壮着胆子起身迅速往家走。王大祺刚进家门,就看见自己的缝纫机、剪刀和尺子等都好端端地摆在家里。他瞪大眼睛,看着这些本以为再也见不到的“饭碗”,惊喜交加。

  忽然,王大祺的妻子从背后戳他一下,说道:“你愣着干什么?”

  “我的这些东西,怎么回来的?”王大祺缓过神来,好奇地问妻子。

  “噢,这些啊?它们可不是自己长腿走回来的,是人家红军给送回来的。之前,我已经睡了。两个红军战士来敲门,我吓得直哆嗦,还以为你出什么事了呢!原来是红军战士,他们把东西恭恭敬敬地递了进来,门都没进。”

  说罢,妻子又从兜里掏出四块银元,带着笑意说:“喏,这是你的工钱,红军还说了,叫你明天继续去,工钱亏不了咱的!”

  王大祺听着,摸着自己的“饭碗”,眼眶渐渐湿润。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45168.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