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近年来,重庆市城口县高楠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锚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彰显古村特色、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为方向,通过系统“谋”、精准“建”、用心“护”、多维“传”,持续锃亮“康养高楠 原乡方斗”名片,致力于将高楠镇方斗村打造成寄托乡愁的人文之所、富民兴业的发展之所、感悟自然的心灵之所。
系统“谋”让乡愁“留得住”
聚焦全域保护系统化。坚持高站位统筹协调、高标准顶层设计,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村为主体”的工作管理机制,成立党委书记、镇长齐抓共管的“双组长”工作领导机制,建立日跟踪、周调度、月研判的工作调研机制,构建群众工作、资金监管、质量监督等3项小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谋、研、督”作用,拉网式对境内物质资源、人文特色、原始风貌等资源开展详细调查研究,编撰《方斗村全域旅游规划》,实现民宿存量一本清、山林资源一本清、可挖掘人文潜力点一本清。
聚焦分级发展系统化。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聘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有限公司量身制定《高楠镇方斗村传统村落整治提升设计方案》,完善进村、出村道路规划,谋划设立漆艺展览厅、腊肉炕房展陈区、农耕文化展示点,成功打造出地方特色浓、传统韵味深、文化内涵厚的原始村落图景。
聚焦文化传承系统化。围绕更好赓续文化之美,大力开展兴教育、续文脉、集器物、修志书、承技艺五个方面谋篇布局,推动传统文化、农村文化、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保护,将方斗村垛木房彩绘纳入城口县高楠乡中心小学美术课堂,组织收集民歌民赋,开办手工传承乡土课堂,多措并举,帮助村民重拾乡土记忆。
精准“建”让乡愁“看得见”
产业革故鼎新。围绕“巴山原乡 古村方斗”旅游发展定位,按照“微设计、微改造、微提升”建设思路,推动方斗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融合发展项目和老腊肉传统炕房项目成功落地,积极构建传统村落“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
资源“以旧焕新”。深入推进古村落建筑整治提升工程,坚持修旧还旧,传承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走马转角等原生建筑特色。竭力盘活石板屋、垛木房、穿架房等闲置资源。
村容焕然一新。强化古村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质古民居现代化功能,让“有形”的村容村貌承载“无形”的乡愁记忆。
用心“护”让乡愁“变得现”
人文迭代续文脉。围绕垛木建筑、农耕民俗、非遗传统等三大核心文化,聚焦村貌乡韵美育、传统文化培育、文旅融合孕育,强化钱棍舞、割漆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建立木工、钱棍舞、漆艺等20余位非遗传承手艺人名单,开展文艺创作者培训会10余次,让非遗文化“不断代”。
文旅融合强文脉。深入挖掘岩耳客、火塘夜话等乡愁文化内涵,拍摄《古村方斗 康养高楠》专题宣传片3部,推动“电商+农副产品销售”“直播+村落风貌展示”,实现农耕民俗的“活态再生”。结合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打造观音庙、石锣等特色景点26个,开展葵花节、“原乡”刨猪文化节、彩叶节等特色活动,推进作物播种、粮食收割、板栗采摘等观光旅游活动。
药食同源兴文脉。围绕“大巴山药谷”建设目标,积极构建“中药材基地+药企+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联结机制,将天麻、虫草等地道中药材同老腊肉、山地鸡、食用菌等富硒食材有机搭配,打造特色药膳,有效实现发展一个IP、举办一批节日、带动一片消费,促进一方经济。
多维“传”让乡愁“传得远”
文明评比巩固乡愁传统。聚焦内因激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基层智治等平台,以移风易俗为总抓手,将传统村落保护内容纳入《方斗村村规民约》,开展政策宣讲200余次,组织积分评比30余次。
德治教化涵养乡愁内涵。编撰《家风传承志》,设立“红黑榜”,评选“整洁院落”“道德模范”荣誉,规范引导个人品德建设。
宣传发力弘扬乡愁美誉。邀请新华社记者、重庆摄影协会成员等到方斗村实地采风、创作、宣传,进一步提高方斗坪传统村落的影响力。深化古村落美学普及教育,组织出版《民俗风情,自然部落方斗坪》摄影集、《天降方斗》等文学书目,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民众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