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近年来,靖州县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实施“五年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全县“一盘棋”,推行“五种链接”,探索“集体经济+N”模式,走出偏远民族县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道路。2023年全县124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80万元,同比增长65%,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占87%,30万元以上村占26.6%。
找准特色优势,产业链接一批
建立村集体经济与主导特色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积极融入全县产业发展大局,稳定发展产业基本盘。链接主导产业。依托杨梅、茯苓、山核桃、楠竹、生猪、制种、中药材产业,村集体以扶持资金和土地资源入股、提供保障服务等形式,参与产业基地建设、生产服务、农产品加工等环节,服务主导产业建链强链。全县共98个村集体经济链接“6+1”主导产业,实现增收870万元,建设茯苓、杨梅、中药材种植基地5.6万亩,发展水稻制种1100亩,入股建设生猪养殖小区11个,楠竹产业带动34个村集体增收390万元。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因势利导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打造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三锹乡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发展原生态高山冷水米,村集体增收40万元。藕团乡藕团村、三桥村结合莲子、富硒米的产业基础,建设2座加工厂,提升产品附加值,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出台产业奖补措施。鼓励适度规模种植、提质改造杨梅、山核桃,和茯苓、黄精、艾叶、钩藤、玉竹、山银花等中药材产业,以200元至800元每亩的标准进行奖补,统筹500万元重点支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的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供资金、技术、服务支持,提升产业收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统筹平台运作,园区链接一批
开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县产业园区合作渠道,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发展物业经济。整合库区和安置区移民后扶资金1300万元,与靖州县九苓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在县茯苓产业园建设7栋标准化厂房,实现移民资金变资产或股金、村级集体和移民变股东,21个移民村按投资比例每年可增加0.5万-10万不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发展光伏发电。新厂镇八亚村、哨团村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利用甘太工业园厂房屋顶建设光伏发电站,并与金心笔业签订用电协议,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万元。劳务输送合作。村集体对口为园区企业输送务工,稳岗就业半年以上,园区按500至2000元每人的标准进行奖补,村集体实现服务增收。
创新合作模式,企业链接一批
围绕绿色食品、医药健康、新材料、仓储物流、竹木加工、电子信息等全县优势企业,积极对接需求开展合作和服务,组织生产为企业提供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承揽企业外包业务,推进村集体以资金、土地等要素入股优质企业分红,实现村企合作共赢。64个村集体入股补天药业、国苓科技、康尔竹业等龙头企业,每年保底分红280万元。同时以“企业+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补天药业、清靖生物、康源茯苓等企业在三和、贯堡渡、溪口等村建设中药材基地1.1万亩,辰铭竹业建设村级生产车间9个,带动村民就业1560人,村集体增收180万元。
盘活存量资源,资源链接一批
管好“三资”家底。深入开展村集体清产核资,加强对村集体山林、果园、门面、水电站、老村部等资源资产的管理,清理规范村集体“三资”租赁、承包经营、合作承包合同。唤醒沉睡资源。通过功能改造、提升服务等方式将村集体闲置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将资源优势转为发展优势。45个村将原有村部、村小等改造建设为农产品初加工场所或仓储保鲜冷库,加强资产综合利用,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240万元,又解决闲置资产无人管理、无钱维护的困境。开发特色资源。利用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才资源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搭建服务平台、开展配套服务。寨牙乡岩脚村建设研学基地,接待夏令营、写生2700余人次,实现经营性收入35万元。新厂镇金星村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靖州新厂段),发展红色文旅。大堡子镇回引乡贤人才,合作建设服装、竹器、豆制品加工厂。
拓展营销空间,电商链接一批
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全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打造农产品标准化及上行体系。创建“靖州杨梅”“靖州山核桃”“靖州茯苓”“靖州金秋梨”县域电商公共品牌,为40余家电商企业授权,实现电商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推广。运用“电商+集体经济”模式,拓宽销售渠道,促进村集体与电商开展“线上线下”合作。太阳坪乡贯堡渡村、渠阳镇林源村、三锹乡地笋村与“喜乐购”等电商企业、直播团队合作,打通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带动销售柑橘、金秋梨10万斤,通过抖音直播实现苗家腊肉销售收入300余万元。渠阳镇三和、戈村、二凉亭等村利用地域优势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完善电商物流配套,村集体年增收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