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重庆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余秋雨说,“重庆是一座站着的城市”;施一公说,“重庆这座城市特别美,特别浪漫”;埃隆·马斯克点赞重庆轨道线自动变轨视频,表示“令人难以置信”……在中外友人的发现、惊奇和称赞中,“美而不自知”的重庆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在的这座城市——
这是一座“非常”之城。这里有8D魔幻、赛博朋克,还有火锅串串、不夜九街,被网友戏称为“黄色法拉利”的出租车在错综复杂的立交桥上飞驰,众多跨江大桥将两江四岸连成一体。
这是一座“烟火”之城。烟火气从楼下的小面店里升起,在街巷市井的嘈杂喧闹里传递,最后融入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中,氤氲于悠长的时光里。
……
恐怕没有哪一座城市的标签比重庆更多,这是一座难以复制、绝不雷同的城市。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有着自己的品格——既魔幻、瑰丽,充满浪漫,又安逸、闲适,充满烟火,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亦可交融相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城市的褶皱里,共享重庆的烟火气。
赶一场温暖的狂欢
——闹热是期待,赶场是情怀
1月14日早上5点半,天还没亮,橘色的灯光下,重庆市江北区红土地39号面馆里传出阵阵热气。
杨世全将车停在面馆门口,一边喊一边走进店里:“老板,三两小面,加个煎蛋,多加点油辣子!”
小面加蛋,是重庆人早餐至高的仪式感。
热气腾腾的小面下肚,杨世全将车开到常驻的摊位,摆放好案板开始分解生猪。
作为一个猪肉商贩,每逢赶场日,杨世全都会起个大早,凌晨4点赶到大溪沟屠宰场,进购一头宰杀好的生猪,然后运到红土地集市售卖。
这是杨世全在红土地集市摆摊的第13个年头,至于这里的场是从多久开始有的,他也说不清楚,只知道这里“每周日上午可以赶场”。
早上6点到7点,商贩们逐渐赶来,不同于大型商超中有固定的门面和摊位,商贩们需要自己带着货物前来寻觅摊位。
卖菜的将还带着泥土的蔬菜摆在油布上,紧挨着路边;卖水果的最方便,将货车或板车停稳当,便是天然的货架;推着小车的流动商贩将小车改成移动的小店铺,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随喊随停,不担心被人驱赶。
赶场是川渝地区重要的传统民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商业区逐渐被现代化购物中心取代,但重庆仍保留了1300多个类似红土地集市这样的场,人们在这里交流、买卖商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买卖和社交氛围。
7点半,年过六旬的王继秀从菜园坝赶来,和其他来赶场的人一起涌入集市。整个集市开始热闹起来,就像一口沸腾的大火锅,空气中到处都是它冒出的腾腾热气和各种味道。
每逢赶场天,人们就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赶场的理由不一而足。有的是因为赶场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有的是因为方便,这里的蔬菜水果和小商品种类繁多,还有各种别处没有的生活服务;还有的则单纯是因为热闹,他们不着急购买某样东西,但逛着逛着,也许就产生了购买的欲望。
年关将至,整个集市到处是花花绿绿的标语和广告,极尽热闹:熏腊肉和香肠的窖井里,柏树枝烧得“噼里啪啦”响;修鞋子补衣服的小摊前,几位客人拿着衣服排着队;露天补牙的摊位上,一位老人仰着头,尽力将嘴巴张到最大;剃头匠刚把摊摆上,一个小孩就坐上了座位。
而最有特点的是叫卖声。集市里,有带着小喇叭自己吆喝的,也有用喇叭录好音播放的,这些声音随时随地钻进耳朵,前半部分声调又快又急,后半部分是高腔,缓慢又上扬,拖得很长:“老面馒头,一块钱一个,味道好得很——”
谁能拒绝儿时的赶场回忆?谁又能拒绝这满街的烟火气?于是,“打卡”的年轻人来了。他们拍照、怀旧、逛吃,甚至还会写下“赶场攻略”,发布在社交平台上,供网友们参考。
“赶场和逛超市的乐趣完全不一样,拥挤的人潮、吆喝的商贩、目不暇接的小商品,就像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王继秀婆婆说。
赶场是一场温暖的狂欢,也是重庆人记忆里,最熟悉的闹热。
中午12点,集市散场,王继秀提着两大袋新鲜蔬菜和从杨世全那里购买的一大块五花肉,另外的袋子里,装着给孙子新买的玩具。
泡一杯悠闲的盖碗茶
——“网红”是称号,文化是内涵
欢迎来到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的交通茶馆。
破旧的老楼与张狂的涂鸦在这里相融,头发花白的老人和举着手机四处拍照的年轻人同座喝茶。楼道外,车马嘈杂;楼道内,人声鼎沸。
二十几张茶桌,每张茶桌配上几条长凳,勾勒出交通茶馆简单的模样。
94岁的刘昌义抱着自己的大茶杯斜倚在茶桌上,看着其他桌的年轻人来来往往。
刘昌义在这个茶馆里一坐就是30多年。“这茶馆我最开始来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刘昌义说,“茶馆热闹,有感觉,逢年过节还有川剧和评书表演,在这里待着心里很舒坦。”
2018年,李子坝站轻轨穿楼和洪崖洞吊脚楼的视频在网上一夜爆红,“网红城市”这个词,也从重庆喊响。随后,大量的游客涌入山城,他们不断重新定义这座城市的美,并且也在发现这座城市独特的味道。
交通茶馆也在这股浪潮中翻涌显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入茶馆,新老茶客汇聚一堂。
在这里,能很清晰地认出老茶客,他们有着自己喝茶的“潜规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位子,倘若有新茶客坐在他们的位子上,他们会礼貌地出去转两圈,或者另外找个地方坐坐,等待客人走后,再招呼泡茶;老茶客们都有自己专属的杯子,进门对面的墙上,大大小小的茶杯摆满了整个橱柜。
新茶客们拥有的则是统一的盖碗茶。他们热衷于举着手机拍照,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上将交通茶馆发送到各个地方。
这不再是一个只服务于周边居民的老茶馆,倒像是这座城市的老博物馆,迎接着南来北往的朋友相聚于此,来这里感受一份人间烟火。
时至今日,交通茶馆已成为重庆文化的一张名片,这张名片背后镌刻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川蜀茶经以及中国现当代艺术源头等多重文化含义。
人们因“网红”知晓这座城市,又因其文化爱上这座城市。
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重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宏大的历史缓缓积淀,留给重庆的是刻进骨子里的豪爽、开放和包容,是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质。
在与洪崖洞隔江相望的重庆大剧院,听一场户外交响乐;在千年古镇磁器口,尝一下“不得不尝”的麻花,看一场“不得不看”的舞台剧《重庆·1949》;在安居古镇,看一场震撼人心的火龙表演……
这座站在历史肩膀上的城,越来越往上生长,内在的文化元素也在悄然蔓延。
如今,以鹅岭贰厂、北仓文创街区为代表的文创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图书馆星罗棋布,长江当代美术馆、303艺术剧场、龙门浩老街、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成为全国各地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烟火气是重庆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受,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气息,这是千年文化的回响。
追一场独特的混搭风
——低头是工作,抬头是生活
1月12日下午5点,“棒棒”李子权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坐在拉货的推车上,李子权从口袋里掏出签字笔和一沓红色的烟盒纸,抽出一张“新”纸后,在上面记下自己这一天的搬货数量。
工友王金发坐在另一辆推车上,双手抱胸,斜倚着打盹。
“下班了啊?”“对头。”路边仍在搬货的同行经过李子权面前时,李子权会简单寒暄两句,但笔下却不迟缓。
重庆依山而建,四面八方都是山,这样的地形,靠着一支竹棒、两根绳索,在街头接活儿谋生的人,成为都市搬运的重要力量,他们被叫作“棒棒”。
这里是渝中区朝东路66号,银星商场,朝天门最早的小商品批发商场,这里从早到晚都在装货卸货,“棒棒”络绎不绝,商场红色的砖墙上,都用黑色马克笔写着“棒棒”的联系方式。
李子权没读过什么书,1980年,17岁的他就跟着舅舅从老家丰都来到重庆朝天门码头开始做“棒棒”,入行43年,现在是银星商场资格最老的“棒棒”之一。
李子权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凌晨2点就要起床上班,不间断地搬货运货直至下午5点。他记忆中搬过的最重的一趟货物大致有250公斤,需要从银星商场一直拉到通远门,这中间是一段长长的上坡路。
“我在前面拉,两个人在后面推,这要是以前的梯坎路,没有五六个人肯定抬不上去。”李子权说。
随着城市建设,朝天门码头经过数年的改造,阶梯已经大幅减少。银星商场周边的路都修成了坡道,没有电动车的人,拉着推车也能走,虽然费点力,但总比肩挑背扛轻松不少。
运输工具的变化,让“棒棒”成为更广泛意义上的搬运工,李子权的“棒棒”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出租屋里,已经很久没用了。
而事实上,当“棒棒”不再使用他们的“棒棒”时,“棒棒”这一职业也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2015年,朝东路向着朝天门方向的尽头竖起了数座塔吊,不知疲倦地挥舞了两年后,带着弧度的来福士大楼初见雏形。
现在,站在朝东路仰头看,来福士庞大的身躯像一面不透风的墙,矗立在路的尽头。坐落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口的来福士,因其特殊位置被赋予了非凡的象征意义,成为重庆新地标。
李子权知道来福士,但很少进去,他始终觉得,做“棒棒”是卖力气、上不得台面的工作,而来福士是年轻人消费娱乐的地方,像他这个年龄段的人,不适合去里面玩。
但他不知道的是,“棒棒”早就是重庆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他们身上蕴含着重庆人民爬坡上坎、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和他抬头就能看见的来福士一样,是这个城市的标志。
重庆就是这样一座包容的城市,它有着繁华都市的恢宏大气,也能接纳普罗大众的质而不野,形成了相融共生的混搭风。正是因为这样的包容,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耿直、勤劳的重庆人,他们奋斗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诚恳踏实地在这座山城踩下一个又一个脚印。
下午6点,李子权和工友王金发收工回家,他们顺着银星商场背后的楼梯往上走,每一步都走得脚下生风。
夜幕降临,沿着长长的南滨路,来福士广场变幻着各种样式的灯光,仿若另一个世界。出租屋内,李子权正在准备今天的晚餐,食材是儿子之前从老家带来的腊肉和土豆。
涮一锅酣畅的火锅
——聚拢是烟火,摊开是人间
太阳落下,炉火升起,城市被点亮。
以日落为界,切割出忙碌与享受两个世界。夜晚,才是重庆生活真正开始的时刻。
在九龙坡区南方花园夜市,将近200个摊位沿着大路依次摆开,火锅、串串、烧烤、卷凉皮、粉丝虾滑……各色美食让人眼花缭乱,摊主卖力吆喝,客人络绎不绝。
结束了一天疲惫的工作,魏宇翔开始在微信上邀约好友,火锅,是晚餐的最好选择。
在重庆,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魏宇翔关于味道的记忆,离不开火锅。“每次去外地出差回重庆,首先就要吃上一顿火锅,就是喜欢这个味道。”魏宇翔说。
魏宇翔和好友选择了一家社区火锅店,围坐在桌子边,一边聊着工作、聊着家事、聊着未来和梦想,一边用筷子卷起毛肚,趁着锅里翻滚的红油,毛肚在锅里七上八下,裹满蘸料后放入口腔,味蕾在一瞬间打开,满足的喜色,在脸上绽放。
流连在夜市的特色美食和潮流饮品之间,是美食当前、多巴胺欲罢不能的快感。无论是“夜吃”还是“夜娱”“夜购”,人们在休闲娱乐中释放白天的压力,让自己重获幸福感,以“满血复活”的姿态迎接新一天的挑战。
1月19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发布的2023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达30145.79亿元,同比增长6.1%,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城市。
“3万亿元”,这个数字的背后,“夜经济”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数据显示,重庆城市消费60%发生在夜间,夜间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夜幕降临,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上流淌起红色的车河,洪崖洞吊脚楼的灯光五彩斑斓,长江和嘉陵江在夜色中交织,宛如两条巨龙在黑暗中舞动,两岸的灯火倒映在江水中,波光粼粼,闪烁不定。
来自上海的游客白金鑫被这美景所吸引,不停地举起相机,拍照纪念。
欣赏完洪崖洞夜景,他坐上出租车,马不停蹄地赶到位于渝北区龙头寺公园的洞子火锅。吃完饭,白金鑫又打车赶到位于观音桥的九街,逛酒吧和夜店,持续进行着自己的City Walk(城市漫步)。
“重庆之美出于青山与大江相倚,高楼与梯坎相邻,出于那些错落有致的建筑混搭出的朋克风。”白金鑫说,“但我更喜欢重庆那历经千年都未曾变过的世俗而不世故,浑然天成演绎出的独特气质。”
来了就是重庆人。所有看得见的“不同”,都能在这里“和而不同”,这就是重庆的魔力。
凌晨两点,经历一整天的喧嚣,城市开始静下来。
出租车司机张悦将车停在九街的路口,等待着那些夜归的人。
白金鑫坐上了张悦的车,他的脸上带着些许疲惫,但眼里的兴奋感还未散去。
车厢里弥漫着淡淡的香味和一丝丝的音乐声,车窗外,城市霓虹灯仍旧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街边小店还在散发出阵阵热气,三三两两的人们围坐在一起大口嗦面。
都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而重庆的烟火气最人间,抚慰的心数不胜数。烟火向星辰,这就是重庆。未见时,心向往之;走进时,尽享其中;离别时,恋恋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