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前不久,湖南省新田县籍流动党员郑明生来到广州市花都区创业,在朋友圈看到了老乡转发的《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根据信中指引,他来到位于花都区新华街五华村的“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听着熟悉的乡音,在外漂泊的他难掩激动:“没想到远在他乡也能找到组织,以后可以和老乡们一起过组织生活了!”
花都区被称为“广州北部会客厅”,在这里,和郑明生一样的流动党员一共有2400多名。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花都区不断升级“双向管理、双向服务”机制,让流动党员找得到组织、积极参与学习教育、热心投入志愿服务,离乡能学、异地有家。
双向共管 异地有家
此心安处是吾乡。让流动党员在异地对党组织有认同感、归属感,是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关键。花都区坚持主动联系、靠前服务,积极构建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双向共管”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两地党建联席会议、签订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协议、建立流动党员联络员制度等,把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目前,花都区共有流动党员党委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14个。
花都区组织全区各基层党组织对辖区流动党员进行“拉网式”排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发布《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号召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积极参加主题教育。为了给广大流动党员打造共同的“精神家园”,花都区在流动人员集中的城中村全覆盖建设党群服务红色驿站29个,重点打造五华村“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和合成村“狮岭一家人”来穗人员党群服务驿站,打造成学习教育的“充电所”、交流沟通的“咨询室”和就业服务的“直通车”,吸引流动党员从“被动登记”到“主动报到”,变“流入”为“融入”。
丰富载体 主动送学
如何根据流动党员实际情况,增强学习吸引力?花都区积极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形式,线上和线下学习“双线并进”,让流动党员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在线上,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广东党建订阅号、广州花都发布等平台,及时推送理论学习文章和“有声书”。借助网络会议APP,开设流动党员“云课堂”,组织流动党员线上参与讨论,交流“微体会”“微感悟”,以“指尖课堂”带动流动党员活学深学、学有所悟。
在线下,依托流动党员服务驿站,设立流动党员教育学堂,组织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送书上门”,打造流动党员图书角。选派党务工作者指导流动党员党组织制定主题教育学习计划,明确每月学习内容、党课主题、活动场所等,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宣传,让流动党员及时了解学习安排。为了确保流动党员务工不误学,引导流动党组织灵活组织休息日会议、晚间党课等“三会一课”活动29场次。“在工作之余,我经常通过流动党员教育学堂开展学习,有集中学习、自学、现场参观等多种学习方式,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流动党员郑诗华说。
学用转化 积极有为
一名流动党员,就是一面流动红旗。花都区积极鼓励引导流动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推动发展的积极行动。
向党组织报到后,郑明生了解到在花都的老乡组建了“新连心”党群志愿服务队,这个服务队是花都区新华街“薪火”党群服务队的分队,经常参与当地的城中村治理、纠纷调解等工作,和村民关系紧密融洽。郑明生第一时间要求加入:“党员就要作贡献,不能落下我。”
借助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东风,花都区盘活本地村社集体物业,在新华街五华村建成800多平方米的“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跨省通办便民服务站,实现证件办理、社保医保、证明开具等13个部门54类事项一站解决。目前,共为驻地党员群众办理“跨省通办”业务300余件。党群服务中心还串起商会、协会、热心老乡等各类力量,定期慰问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解决困难家庭就医就学等问题;与大型商业物业党总支结对共建,为流动人员提供保洁、家政、水电工等工作岗位超100个……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花都区大力开展流动党员“反哺家乡”行动,引导流动党员带着资金、技术、人才回乡投资创业,投身新田县家具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富硒蔬菜等三大支柱产业,形成花都—新田“归雁经济”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