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初冬时节,冬日暖阳,漫步在会同县若水镇翁顶村,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房舍,丰富多彩的文化墙,整齐划一的农田令人眼前一亮,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翁顶村的“蝶变”正是村集体经济活力迸发、生机涌动的硕果。近年来,翁顶村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以人才为支撑,以多种方式促产业、保民生,大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使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宽。
坚持党建联动 建强核心驱动力
翁顶村始终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建强村级党组织。大力实施“头雁工程”,通过深入摸排、精心推选,新任村“两委”成员学历和年龄实现“一升一降”,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建立议事协商机制。党员干部带头组织村民讨论制定《议事会章程》,健全和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决策模式由以往“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建设“党建+”阵地。设置村民议事堂(厅)、屋场会等场所,组织村(组)民对村上事务进行商讨,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学习宣传,累计召开大小村(组)民会议100余次,依靠“村民力量”办好“村民的事”。健全人才培育机制。选派一支驻村工作队入驻,建立乡贤队伍储备库,吸纳流动党员、退役军人、致富能手返乡创业,大力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本土专家和能人,近年来,该村发展培育了2家专业合作社,7家家庭农场,是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多的村。
坚持模式创新 拓宽增收好路径
翁顶村打破以往常规种植模式,创新发展思路,结合当地实际,以土地集约为抓手,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多元化、多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在翁顶村党支部全力支持、悉心服务下,翁顶村吸纳了以张前顺为代表的一批流动党员、退役军人、致富能手返乡创业,特别是翁顶生态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稻田1017亩、辐射带动附近翁堆村、抱蓬村106户农户参与,种植冰泉贡米、养殖稻花鱼,一田两用,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40万元。
盘活土地等关键资源,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重点,深挖农村土地潜力,实现资源资产资金相融相促,让集体经济“活血”见效,八年来,合作社社员由一开始的6户发展到现在的102户,土地流转规模也达到了1300余亩,有效解决了耕地抛荒难题,保证了粮食安全,又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种植获得了实打实的收益。
坚持产业特色 走好共富新“稻”路
“村里最近产业发展得特别好,我们这些老百姓不用外出打工,我自己养了二三十头牛,我有空的时候就去合作社做一下事,年底还能收到分红,有钱分又方便照顾家里老人小孩。”刚刚分得4.5万元的社员兰明友看着发到手中的“真金白银”笑得合不拢嘴。翁顶村积极发展冰泉贡米、冰泉稻花鱼、冰泉鸭等系列冰泉特色产业,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为全村45名社员分红23.6万元。
开发水稻种植新技术,升级改造千亩稻花鱼基地工程,形成既种生态水稻,又养稻花鱼,“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种养共赢的生态模式。“翁顶冰泉贡米”也荣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稻米的质量深受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青睐,实现了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的蜕变。2023年湖南头雁(浙江大学)的部分学员还与合作社社员们进行经验交流,优质好米吸引客商纷纷签订预购合同。
如今,翁顶村突出产业发展与富民增收“双轮驱动”,用好土地流转和务工就业“两个杠杆”,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收益有分红”的“产业提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村域资源“活”起来了,相关产业“旺”起来了,集体经济“壮”起来了,群众腰包“鼓”起来了,乡村发展越来越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