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专稿:近年来,南陵县家发镇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挖掘绿水青山中的红色资源,重点在建强组织、汇聚群英、强基提能、兴旺产业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描绘好乡村振兴家发画卷。
建强组织、培育群雁,筑牢乡村振兴“红堡垒”。家发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打造乡村振兴坚强堡垒。一是抓阵地、强基础。深入推进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4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围绕“凝聚党员”“服务群众”两个核心,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功能性党务活动中心、规范化村务决策议事中心、协调性事务调解中心。二是抓队伍、强筋骨。拓宽村干部选配渠道,将7名农村社会工作者,3名能人大户、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充实到村干部队伍。截至目前,全镇村干部平均年龄37岁。把10名“雏雁”大胆地放到重要岗位上磨炼、摔打,各村(社区)选拔11名干部跟班学习。三是抓作风、强效能。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坚持以学正风,不断加强和改进干部的工作作风,镇村党员干部“亮承诺”,签订《党员干部承诺书》。全镇自上而下深入开展查摆剖析问题12条,明确整改措施20条,让心思全部放在干成事上。
汇聚群英、提优服务,搭好乡村振兴“人才库”。家发镇坚持党管人才,以“引、育、用”破题乡村人才供求矛盾。一是倾心引才。依托现有资源,吸引特种15名养殖大户回乡发展。加强校地合作,科技部、教育部、南京农业大学联袂合作的乡村振兴工作站、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分布式专家站相继成立。招引高端人才4人,协助企业招引大学生401人。搭建青年人才交流平台,举办青年人才营地畅聊会1次。二是悉心育才。依托党建远教中心,邀请技术专家开展乡土人才培训。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揭榜挂帅”,组织36名镇、村干部前往周边市县区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拓宽镇村干部视野,不断提升乡村运营思维。三是精心用才。从信访维稳、乡村振兴等工作中看干部素质,抽调6名年轻干部到重点难点工作岗位淬火磨砺,提拔晋升年轻干部4名。坚持给村(社区)后备干部“压担子”“加任务”,引导参与镇村两级重点工作,提高解决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
强基提能、优化治理,营造乡村振兴“好环境”。家发镇大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治理,构建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格局。一是织密管理网格。发挥综治组织网络作用,对全镇四级网格进行进一步调整完善,Ⅲ级网格长调整16人,Ⅳ级网格长调整102人。参照社区推进全科网格建设相关工作,梳理整合农村区域网格职能,做到一张网、真管用。二是完善响应体系。立足综治网格,做实网格“加法”,构建党委领导、公安指导、综治主导、网格员引导的“综治+警格+网格”的融合联动机制,汇聚“齐抓共管”社会治理合力,做到发现早、响应快、调解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提高服务效能。聚焦镇域治理重点难点,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效能,组织镇村党员、法律明白人等各方力量下沉网格,全方位开展精准服务工作。2023年全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60余件,化解率97.2%,组织治安巡逻582人次,为民办实事726件,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兴旺产业、推动共富,铸强乡村振兴“新引擎”。家发镇紧紧抓住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关键抓手”,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一是打造红色文旅品牌。深化“红色家发”党建品牌建设,设立先锋驿站,建立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11个。党建红色游学线路串联全镇域10个红色教育点,“点线面”布局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李家发烈士纪念馆累计接待参观10万余人次。开展红色志愿服务,“映山红爱心助学”和“讲好英雄故事、传承红色文化”荣获“县优秀品牌志愿服务项目”。二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立足“半城半乡”区位优势,围绕稻虾生态米、蔬菜大棚、食用菌、羽毛球制造、“桂、竹”等产业做文章,深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机制,培育10余家果蔬休闲采摘园,建成特色农产品加工展示销售中心,“滨玉共赢”“桂香岭上”等品牌越发响亮。三是提升联农带富能力。通过典型引路,成立镇级联合社1个、强村公司1家、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4个、村办企业2家,“一粒米”“一把伞”“一个球”“一朵花”特色产业,带动本村及周边群众务工近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