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基层党建

湛江吴川:通过“移动党校”让流动党员“回家”

时间:2023-12-31 文章来源: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你也是来参加‘移动党校’学习活动的吗?走,一起去看看。”“还有学习资料汇编吗?我这还没拿到。”……日前,在接到吴川市委组织部的通知后,广州市海珠区的吴川籍流出党员纷纷前往参加“移动党校”学习活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吴川市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因务工、经商等需求离开吴川流动至外地,外出人员达35万人,其中流出党员近3000人。如何实现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保证流出党员“流动不流学”?吴川市给出了答案——结合商会资源,贯彻落实湛江市基层党建提质年“1+2+6”行动,创新实施“移动党校”模式,探索出一条务实管用、高质有效的新路子,打通流出党员教育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链接商会资源

  建设流出党员党建阵地

  “流动党员流动性强、分布范围广、个体差异大、学习集中难,存在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落实、作用难发挥等一系列问题。”吴川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基于流出党员教育管理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吴川市立足乡贤人员多、实力强、乡情浓的资源禀赋,通过链接商会资源,在全市17个驻外商会建立了13个商会党组织和4个党建联络中心,全面覆盖建设“吴川市外出党员之家”党建阵地,遍布广东广州、广西南宁、海南海口等5省(自治区)15市,为流出党员提供就近学习交流的活动平台。

  通过严密商会党建体系,吴川市不断规范党建活动阵地,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在商会实现全覆盖,以组织体系为依托,统筹流出党员管理“一盘棋”,凝聚起流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强大合力。同时,加强吴川市各商会党组织和各镇(街道)党(工)委沟通联系,依托商会“外出党员之家”平台,鼓励引导流出党员在商会党组织过组织生活、参加党内活动,持续强化各镇(街道)党(工)委对流出党员的教育管理。

  12月15日,在广州市开展的吴川市2023年流动党员进“移动党校”学习活动中,吴川市委书记庞晓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在场流出党员讲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据了解,为实现商会党员和流出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依托流出党员较为密集地区的驻外商会党组织,吴川市委组织部牵头举办吴川市2023年流动党员进“移动党校”学习活动,由市委书记带队讲专题党课,以商会党组织为纽带,搭建吴川籍流出党员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吴川市委组织部不仅商请当地党组织组织我们参加学习活动,让我们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学习,还通过商会党组织让我们进‘移动党校’学习,不仅有领导授课,还有家乡政策宣传,让我思路更开阔,对家乡的了解也更深入。”在参加“移动党校”学习活动后,长期在广州工作生活的吴川籍流出党员李先生分享道。

  截至目前,吴川市已在广州市、深圳市两地举办2场“移动党校”学习活动,参加学习的流出党员达600多人次。接下来,吴川市将继续在东莞市、佛山市、珠海市等驻外商会驻地开展“移动党校”学习活动,推动流出党员全覆盖、全过程参与,切实把理论学习、推动发展、检视整改高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庞晓冬强调,流出党员虽然身处外地远离家乡,但要做到“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自觉抓好自身理论建设,不断增强自我能力,主动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避免思想不纯、组织不纯方面的问题。

  目前,通过“党建带动+会员互动+乡贤联动”模式,吴川市将“流出党员”与“乡贤回归”“党员教育”“推动发展”有机结合,依托商会党组织为流出党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双招双引”行动实施乡贤回归工程,持续推动商会党建与流出党员管理同频共振,走出一条“依托商会党建,完善流出党员管理”的特色之路。

  串联一片心

  传递组织和家乡的关爱

  “我的工作流动性强,住址也不稳定,参加党组织生活存在一定困难。”在深圳市务工的林先生说,由于流动在外,日常中与党组织的联系存在困难。

  像林先生这样的吴川籍流出党员不在少数,为此,吴川市建立“由市委组织部统筹,基层党(工)委联系,商会党组织实施”的三级联动机制,各基层党(工)委党务工作者负责做好前期摸排,打电话详细了解流出党员的基本信息和近况;吴川市委组织部发挥统筹谋划、牵线搭桥作用,与商会党组织沟通,由商会党组织联系安排,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和“外出党员之家”,按照就近原则组织流出党员参加组织活动。

  如,自深圳市吴川商会党组织成立后,依托建立的“吴川市外出党员之家”,该党组织经常组织商会党支部党员和流出党员就近参加组织活动。“我现在虽然人在外地,但深圳这边的党组织也会组织我参加组织活动,在工作生活上遇到困难也可以向党组织反映,感觉非常暖心。”林先生笑着说。

  为全覆盖做好流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确保流出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吴川市常态化梳理现有流出党员基本情况,对全市流出党员进行“拉网式”摸排,建立流出、回归党员管理台账,及时对流出党员情况进行精准分析研判,梳理流出党员较为密集的区域,定点举办“移动党校”学习活动,做到知去向、知现状、知想法。

  “大家平时所处地域和从事行业不同,见面交流的机会也不多,能在这里加入党组织、见到家乡人、听到家乡话,真的很亲切,真正感受到组织和家乡的浓浓关爱。”一场“移动党校”学习活动,让长期在珠三角地区经商的吴川籍流出党员陈先生重新过上了组织生活。

  吴川市注重开展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党建活动,将遍布全国各地的流出党员紧紧凝聚在一起,让流出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强他们对商会党组织的归属感。同时,针对流出党员分布广、工作忙、不固定的特点,吴川市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灵活运用新媒体等新技术,使流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活起来,引导流出党员用好“外出党员服务之家”党员教育功能区,积极到吴川市10个VR“云展馆”、“吴川先锋智慧党建”小程序、“吴川组工先锋号”公众号等党员线上教育平台打卡学习,最大程度为流出党员提供便利。

  此外,吴川市还积极商请流出党员较为密集地区的党组织将吴川籍流出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让流出党员能够就近就便参加当地组织活动。目前,吴川市已向广州市白云区、天河区、番禺区、海珠区及佛山市禅城区、高明区、南海区、三水区、顺德区等地发函,商请组织吴川籍流出党员参与当地的组织活动,并通过线上、邮寄等方式向流出党员发放学习材料,切实解决“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了”的现实难题,让流出党员在外地也能过上组织生活。

  上好一堂课

  架设乡贤回归桥梁

  “希望大家用好家乡党组织、商会党组织这些平台,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将党组织作为抱团取暖、维系感情、学习提高的温馨家园,作为吴川籍流出党员沟通交流的桥梁,作为吴川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把全国各地的吴川流出党员团结起来、凝聚起来,主动参与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来。”在广州市开展的吴川市2023年流动党员进“移动党校”学习活动上,庞晓冬向吴川籍流出党员发出号召。

  通过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吴川市以“添砖添彩”“双招双引”行动为载体,搭建以商招商的招商引资工作平台,由市委领导班子带头联系商会党组织,不定期到商会党组织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大力推动外出乡贤返乡投资建设,为家乡振兴发展“添砖添彩”。今年1月,吴川市还聘请17个驻外商会的会长担任“招商大使”,广泛向外界宣传吴川、推介吴川,鼓励广大外出乡贤和党员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

  为进一步引导乡贤回归参与家乡建设,吴川市注重找准商会党建工作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积极为商会党组织和流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舞台”,主抓作用发挥,引导“乡贤回归”与“建设家乡”有机结合,激发流出党员回乡干事创业的热情。

  如今,外出乡贤在吴川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助力吴川市建工大厦、吴川市金沙广场、广州原子高科同位素集团、广东湛江建筑职业学院、广东中财管道、天下吴商酒和宝生月子中心等多个优质项目落户吴川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既弥补了地方政府经费不足问题,又有力支持了吴川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在服务家乡方面,吴川市以商会党组织为桥梁纽带,引导商会党组织和流出党员积极开展助学助残、救急扶危、送温暖献爱心等,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并在物质等方面进行支援帮扶,缓解弱势群体生活难题,推动商会党组织和流出党员更好地回馈家乡、服务群众,大力推进“关心关爱”工程。

  同时,吴川市鼓励引导流动党员大力支持家乡产业发展,支持家乡建设,在2023中国月饼之乡·吴川月饼文化博览会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佛山市吴川商贸促进会、广州吴川商会等5家驻外商会和17家会员企业现场与吴川月饼企业签订月饼订购合同,订购金额超12亿元;近年来,通过凝聚“吴商”力量,吴川市投入“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帮扶资金5797万元,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推动吴川加快打造成为湛江对接融入“双区”建设的门户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吴川外出乡贤在捐资办学、救孤助医、抗险救灾等方面捐赠资金物资超21亿元,回乡创业投资超200亿元。

  目前,吴川市委正扎实推进“党建先锋”工程,发挥好驻外商会和流出党员的资金、技术、资源、人才等优势,让流出党员把身份“亮”出来,作用“显”出来,有效引导流出党员返乡成为带领家乡群众致富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在产业振兴、科技助农、民生公益、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更多吴川党员群众参与家乡建设。

  接下来,吴川市计划持续巩固“移动党校”学习活动的成效,进一步发挥商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立足岗位做奉献”活动,引导商会党组织和流出党员积极参与协助解决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文化教育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重难点问题。


原文链接:https://www.gdzz.gov.cn/zzjs/jcdjc/content/post_201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