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基层党建

七舍镇:以“育强四雁”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时间:2023-12-31 文章来源: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年来,兴义市七舍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发展需求,围绕“育强四雁”精准发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持续释放人才引擎强大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努力“上争”,让青雁“披挂上阵”。结合七舍镇人才需求计划,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公务员、事业单位、“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志愿者等青年人才招聘名额,借助相关平台精准引才。坚持以聚集青年人才为重点,不断夯实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让青年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在“披挂上阵”过程中,注重突出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坚持把其放在农业特色产业就业帮扶、防返贫监测、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吃劲”岗位锻炼,并由党政领导、部门负责人结对帮带,帮助青年干部在不同岗位中扩视野、增才干、长阅历,在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

  用心“下沉”,让头雁“扎根有为”。严格落实省、州、市关于持续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帮扶的要求,坚持“优先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本单位业务骨干、熟悉农村工作,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实现因村派人、精准派驻,不断夯实基层乡村振兴工作力量。今年以来,驻村干部积极帮助协调资金,帮助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同时,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解决民生问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以实干赋能乡村振兴。

  用情“外引”,让飞雁“回乡筑巢”。围绕“茶叶小镇”建设目标,聚焦“三农”工作需求,大力实施“飞雁回引”计划,依托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摸清各村人才结构,紧盯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外出务工能人等优秀群体,逐村建立村级外出能人人才库,引导人才向乡村一线集聚,向乡村振兴发力。创新建立领导干部登门拜访、电话联系、微信联络等机制,打好“乡情”“乡愁”牌,让在外务工、就业的乡土人才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知晓未来发展蓝图、激发回归创业的热情。从贵州大学茶学院、黔西南职院引育优质院校人才团队,借用院校人才智力资源,开展技术服务,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鼓励支持“留雁人员”创办合作社,目前,共有12名返乡人才领办或创办合作社。

  用力“内育”,让家雁“破土飘香”。坚持“党建+人才”,在茶叶产业、种养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摸排种植养殖大户、手工艺能人、致富带头人等“土专家”“田秀才”,按照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等建立乡土人才库。以“理论+现场教学”的方式,邀请州、市农业专家对本辖区茶农、公司、合作社、加工厂负责人开展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现场“把脉问诊”。与贵州农科院、贵州大学茶学院等开展校企合作、产教合作,在革上村设置博士工作站、教学实训基地,定向培育本土人才,实现人才培养链、科技推广链、农业产业链精准对接。按照专长对口、村域相近的原则,对乡土人才擅长领域、联系方式进行公布,群众根据实际“自选”作为技术顾问,让“产业能人”“致富能手”从“幕后”走到“台前”。截至目前,共培育乡土人才68人,帮助群众解决农业技术难题210个,带领群众就业创业128人。

  信息来源:黔西南州委组织部

  一审(撰稿人):兴义组工

  二审:李莹贤

  三审:赵一飞

  编辑:王悦


原文链接:https://www.gzzzb.gov.cn/zzjs/jcdj/20231211/20231211_77827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