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观察

乡村振兴走基层丨祁东县:坚持党建引领 成就魅力蝶变

时间:2024-11-25 文章来源: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初冬时节,走进祁东县太和堂镇高龙村,映入眼帘的是水泥道路通组达户,新修的农家楼房错落有致,产业基地内果园、鱼塘等板块分布规整,种植大户们正在果园中悉心修剪果树枝条……

  近年来,太和堂镇高龙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党建强村、产业兴村、建设靓村”发展目标,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精准施策,凝聚了乡村振兴强大动能,迈出了强村富民新步伐,先后荣获湖南省“同心美丽乡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成就了从昔日贫困村到今日明星村的魅力蝶变。

  穷则思变谋出路

  太和堂镇高龙村由原江口、黄棚两村合并而成,因地处高龙冠半山腰,故名高龙村。昔日高龙,地处高山,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贫穷落后……这是作为昔日省级贫困村的真实写照。敢问路在何方?难道就这样一直放任贫困继续肆虐下去?坚决不行!必须拔穷根、挖贫灶。

  高龙村拥有背靠青山、面朝水库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但也因地理条件局限,村民人均耕地面积相对欠缺。如何扬长避短,在有限的条件下巩固现有产业、让村民增收?经过深入调研,在充分走访村民群众并梳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村“两委”决定开展打破发展困境的“破冰”行动,在流转农村闲置土地、挖掘特色农业资源、发展农业产业上做文章,确定了“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了“入股分红、利益共享”合作经营机制,走出了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产业兴村之路。

  因地制宜定方向

  万事开头难,对于“将全村闲置土地集中流转用于建设产业基地”的这一想法,群众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工作启动之初,大部分村民思想摇摆不定,表现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个别村民甚至极力反对。

  “为了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宣传、讲政策,有的农户甚至经过了十几次的上门走访才最终敲定下来。”高龙村党支部书记刘军平说。

  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全村成功流转土地1200余亩,种植乌梅150亩、黄桃60亩、红心柚200亩、红心脐橙150亩、金秋梨30亩、中药材及油茶300余亩,发展高密度养鱼基地300余亩,形成了一个品种多、有特色的种养基地雏形。

  2021年换届以来,村“两委”班子因势利导,在积极扩大基地建设规模的同时,大力拓宽发展思路,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在江口水库上大做“水”文章,将乡村生态观光旅游纳入产业发展体系,通过“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以村民入股分红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投资1000万元,在江口水库沿岸开辟乡村旅游观光带,栽种景观带林木6公里,建设便民码头,购置生态游艇,打造祁东西部上档次的水上游乐园,既美化了村庄,又助力了乡村旅游发展。

  强基固本惠民众

  “我家在村支部的引导帮助下,承包了10余亩责任田土,养了4头牛和100只土鸡,承包了一口山塘放养四大家鱼2000尾。现在家中收入稳定了,建起了小楼房,安装了有线电视,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硬化路直通家门口,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脱贫户刘云贵津津乐道。

  高龙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始终将发展村集体经济、改善基础条件、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幸福指数作为奋斗目标和不懈追求。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村各项基础建设和村民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以来,高龙村更换供水管道8000余米,硬化、护砌排洪渠2200余米,加固筑坝山塘6口,新修环库公路6.6公里,高规格扩宽村主干道5公里,新修联村通组入户公路16公里,新建公共厕所6座,新增监控摄像头22个,新建两处饮水净化设施……这一系列便民举措,有力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真真正正让村民得到了实惠,拉近了干群距离,凝聚了党心民心。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4/11/21/1464974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