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这次要不是你们调解,我们之间会越来越僵,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锡林北路街道居民小李和邻居朱阿姨因为生活作息时间不同而产生摩擦,邻里关系火药味十足。片区网格员霍文云在了解了情况后主动来到二人家中,分别站在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角度加以劝解,最终小李和朱阿姨冰释前嫌。
这是新城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场景。
社会和谐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新城区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矛盾纠纷调处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调解”格局,积极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建设“乡里乡亲调解员”“金牌网格调解员”“特邀调解员”等基层调解团队为抓手,摸索出具有“平安新城”特色的基层调解品牌,切实做好基层矛盾化解的先行者、安全稳定的守护者。
截至目前,共排查矛盾件3413件,化解3232件,化解率为94.69%。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为了让“平安新城”的金字招牌更闪亮,2024年新城区委政法委印发了《新城区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任务清单》,发挥检察院、法院、人社、司法、工会等部门的协作联动作用,形成“法院+商会”“法院+工会”“检察+工会”的工作模式,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可示范的有效机制,推动平安建设的理念、制度、机制全面跃升。
同时,要求将辖区矛盾风险发现在早、解决在小,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让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时俱进,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焕发出新活力。
在新城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特邀调解员肖建华是这里的“主心骨”。作为退休老法官的肖建华从事审判工作35年,具有丰富的调解经验和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他的协调总是遵循着“法不外乎人情”的原则,寻找当事双方契合点。自担任特邀调解员以来,肖建华已成功在诉前化解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近300件。
在他的带动下,新城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纠纷调解数占全市劳动争议纠纷调解数40%;调解成功率达58%,在调解数、成功率、标的额3个方面位居全市第一,荣获“呼和浩特市金牌劳动关系协调组织”称号。
事实上,不仅是新城区法院里有特邀调解员,在新城区的各村、社区还有许多“乡里乡亲”调解员。他们有的是辖区党员,有的是老居民,有的是十里八乡公认的“热心肠”。
他们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矛盾,守护着新城百姓四季平安。
“霍姐,你把你的难处说出来,也听听孩子的想法。在家里吃上顿涮锅子,就上点小酒,有啥说啥呗。”在保合少镇甲兰板村村民霍艮花家的炕头上,村干部陈海燕拉着霍艮花的手说,“大姐,家和才能万事兴呀!”
原来,霍艮花跟孩子闹了别扭,于是,村干部陈海燕抽空就到霍艮花家做“和事佬”,给他们分析矛盾来源,化解彼此心结,这一唠就是3个月。
终于,在陈海燕的调解下,这一家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从“一团火”到“满天星”,在当下的新城区,群众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越发熠熠生辉。(记者 郑学良 实习生 梁良)
原文链接:
https://szb.nmgnews.com.cn/nmgrb/html/2024-10/21/content_49176_243830.htm
[责任编辑:杨旭英 校对:高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