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专稿:近年来,宿松县坚持把红色资源作为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在阵地建设、课程开发、学用结合等方面聚力用劲,不断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深挖本土资源,建强党员教育“红色矩阵”。聚焦辖区内红色资源富矿,整合县文旅体局、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有关部门工作力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开展全县红色资源普查登记,梳理摸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3处,纳入红色教育点目录,统一授牌管理。积极争取上级配套资金,对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驻地旧址、樟树湾祝家新屋、徐文藻烈士陵园等重点革命遗址进行保护性修缮,为教学点全面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综合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增强场馆展出内容的表现力、生动性,满足红色实景观影、图文视频解说、场景模拟研讨等多种教学需求,让党员教育有迹可循、有地可讲、有景可看。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遗迹串点成线,精心推出3条红色教育观摩学习精品路线,常态化组织党员开展瞻仰革命遗址、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军路等“体验式”教育实践活动,让党员在身临其境中接受精神洗礼、汲取奋进力量。截至目前,累计吸引1000多个党组织、3万余名党员就近就便接受红色资源熏陶。
开发特色课程,丰富党员教育“精神粮仓”。深入挖掘县内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内涵,根据发生在宿松的红色历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等事迹,编印《中共宿松党史一卷》《中共宿松党史二卷》等红色书籍,开发《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逻辑演进和历史启示》《赓续红色血脉 汲取奋进力量》等红色精品课程,不断丰富本地“教育教材资源库”。积极打造红色文艺精品,将红色文化与戏曲艺术形式充分融合,创作大型红色题材黄梅戏剧目《浴血罗汉尖》,讲述了以红军游击队朱赛英为首的七名女交通员,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掩护红军作战、救护红军伤病员、递送情报、后勤支援等战斗的真实故事,吸引线上线下10余万人次观看,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发挥电教远教优势,组织专业制片力量拍摄制作《江波映忠魂》《大别山精神永放光芒》《思恩洞》等微党课5部,并在宿松先锋网、宿松党建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展播,及时将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推送到广大党员干部指尖,扩大红色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注重学用结合,彰显党员教育“活力价值”。坚持以学铸魂,以学促干,将为民办实事作为党员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活动,组织成立矛盾纠纷化解、环境卫生整治、社情民意收集等志愿服务队,让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中赓续红色精神、诠释红色担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网格一线,结合能力所长、职业优势、所学所得,开展政策宣传、走访慰问、就业指导等,为群众纾困解难。截至目前,县直机关3000余名党员深入一线开展工作2000余次,帮助解决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800余件,将红色力量作用发挥在一线,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扎实开展红色宣讲,利用离退休老干部、抗战老兵、革命后代熟知历史的优势,组建红色宣讲团,推动红色故事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红色精神的坚定捍卫者、忠实传承者、自觉践行者,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