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8月27日,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广东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及广东社科理论界的7位专家分别发言,以下为与会专家发言摘登。
持续深化“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研究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尹德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聚焦“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研究,推出不少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深化“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
一是要突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保持清醒,站稳立场,自觉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贯彻到学术研究全过程;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善于运用学术讲政治,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实践中,去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以透彻的学理分析来回应重大现实问题。
二是要突出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向互动研究。广东改革开放的鲜活实践,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来源。要更加关注邓小平同志与广东改革开放历程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之间的双向互动,深入探讨互动关系中蕴含的哲学意蕴、历史逻辑和时代价值。
三是要突出邓小平同志战略思维和方法论的时代价值研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要研究好、总结好、传承好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战略思维和方法论,以更多精品力作,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鼓与呼、思与谋。
四是要突出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的孕育形成研究。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孕育形成与改革开放“先走一步”、最早创建经济特区的广东有着直接且紧密的关系。要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不断丰富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助力广东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五是要突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研究。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卓越的政治智慧,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迈向现代化的发展之路。40多年来,从改革开放“先走一步”到追赶亚洲“四小龙”,从“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再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党中央对广东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要求一以贯之。要加大“中国式的现代化”与广东实践关系的研究力度,让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成为“理论之树常青、事业之树常青”的生动写照。
六是要突出史料挖掘和史实梳理记录。在邓小平同志关心和指导广东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要深入挖掘和利用邓小平同志与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资料,还原更多历史真实细节,从中把握历史规律,为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提供更多鲜活素材支撑。
坚持守正创新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蒋达勇
新征程上,深入研究、深刻把握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方法、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擘画,努力“再造一个新广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是牢牢把握团结奋斗这个思想基础。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支持和领导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高超的政治智慧破除“两个凡是”论调,处理好对党的历史特别是党的领袖的评价问题,果断作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向指引,廓清思想迷雾、凝聚广泛共识,构建起全党上下团结一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共同建设现代化的思想共识,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各方面力量。
二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这个政治方向。从改革一开始,邓小平同志就十分强调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大作用和价值意义,坚定“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紧紧围绕“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坚定不移前进。
三是重点聚焦经济体制这个改革牵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探索、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同志推进改革开放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仍要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中央统筹与地方活力的关系。
四是大力夯实科技创新这个支撑引领。伴随着邓小平同志谋划、推进改革开放全过程而不断深化的,就是对科学技术地位作用的前瞻认识和深刻洞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跃升战略机遇,大力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形成人才辈出发展局面。
五是努力破解均衡协调这个发展难题。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其他领域改革,从沿海特区到全国开放,以“先富”带动实现“后富”,这是邓小平同志推进改革实践不断深入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同样要坚持“两点论”“重点论”,推动区域和城乡之间联动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
六是高度重视党的建设这个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保证党的领导”“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抓紧抓好这项先导性、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工作。
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 王廷惠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历史功勋,强调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在研究推进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始终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推动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为广东长期走在全国前列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广东改革开放能“先走一步”,固然有广东特殊的人缘地缘因素,更重要在于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和关心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正因如此邓小平同志指引我们干出了“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的全新事业;他在广东提出许多关于改革开放的重大结论、基本观点和正确主张,为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之初,为突破计划体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同志向中央请求“先走一步”,邓小平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要求“杀出一条血路来”;1979年中央批准广东和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随后广东推进一系列重大改革,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先行地。在经济特区建设中无论是面对“租界”争论,还是“姓资姓社”疑问,邓小平同志多次在关键节点亲临视察,拨开思想迷雾,指明正确航向,因此“先走一步”的步子越走越大,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邓小平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委和广大干部群众依靠“关键一招”,用好“先走一步”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建设经济特区,闯出了一条工业立省、外贸导向、创新攀升的发展道路,大踏步赶上时代。进入新时代,每到广东发展重要关口,习近平总书记都及时为广东定向领航,指引广东始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40多年来,广东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总量实现了“上几个台阶”,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全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外贸规模连续38年位居全国第一。
继承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广东要立足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先改先发”综合优势,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走在前列,不断打开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广阔空间。一是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二是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三是纵深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四是加快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五是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 樊锐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1979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邓小平同志在会上作了《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这是一篇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实现伟大历史性转折的重要文献。《祝词》对文学艺术领域中一直争论不下的问题,给出清晰的界定与解答,为当时正在重启的文艺创作指明方向,对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一是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祝词》深刻阐述了文艺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强调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人民日报》据此发表社论,从此“二为”方向成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新时代新征程上,在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上,要牢牢把握“二为”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二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祝词》明确提出,文艺作品要注意社会效果,要提高人民精神境界,要提高艺术表现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新时代新征程,文艺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三是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邓小平同志强调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求“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做到改进领导作风并尊重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和创作精神。《祝词》关于新时期党如何领导文艺工作的表述,既切中以往社会主义实践中曾出现过的问题,也为新时期文艺事业提供了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新征程,要牢牢把握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把握好文艺创作生产格局和人民群众审美要求的变化、文艺产品传播方式和群众接受欣赏习惯的变化,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
邓小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山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岭南学院讲席教授 赵昌文
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们党长期思考与探索的重大问题。经过改革开放后的成功实践,中国共产党创造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开辟了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一伟大进程中,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有效地发展生产力”,明确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回答了这一长期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全局中的重要性,指出:“为了有效地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认真解决各种经济体制问题”,肯定和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同时,邓小平同志始终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要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邓小平同志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的重大判断,从根本上源于他对中国基本国情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认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坚决破除各种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必须牢牢把握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必须认真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所有制、分配制度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任务,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 陈金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邓小平同志一方面强调“老祖宗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另一方面要求准确、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不能抓住一两句话断章取义,更不能把其个别论断绝对化神圣化,而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邓小平同志全面深入地分析了世界上存在的各种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紧紧抓住了国际社会面临的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
三是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题。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实际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主题进一步拓展,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没有变化。
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任务,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具体实际有着清醒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中国具体实际的科学判断,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基本依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五是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理论建构,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这些历史性贡献为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方法启示。一是坚持守正创新,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三是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实践中吸取智慧,让理论为人民所掌握。四是着力推进理论创新成果的学术化表达、学理化阐释和体系化建构。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探索
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教育长 宫正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推动制度逐步成熟和定型。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探索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实现制度的成熟和定型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重大历史课题和政治嘱托。邓小平同志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决策,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探索是邓小平同志的一项重要政治嘱托,而且对深圳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寄予厚望。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历史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了“四梁八柱”的制度支撑,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项宝贵经验,强调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
深圳在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中开展制度探索的历史使命。一是“先行先试”,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突破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束缚,探索推进制度创新。二是“先行示范”,在发展中不断实现制度创新,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必须肩负起“率先完善各方面制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等使命和任务。目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近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已3次发文向全国推广深圳改革创新举措达87条。面向未来,深圳应当牢记历史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而不懈探索,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