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株洲市石峰区井龙街道茅太新村是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的重要承接地,也是长株潭生态绿心的重点区域。近年来,茅太新村积极探索乡村产业绿色发展之路,先后荣获“第二批全国治理示范村镇” “省级文明村” “省级卫生村” “省级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 “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省级同心美丽乡村示范点” “湖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 “湖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等殊荣。
盘活闲置资源,用好集体资产,提升绿色价值
大力推进“绿心”提质工程,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绿心客厅等一批村级项目。去年开发张公塘组20余亩原废弃砖厂荒地,全部铺设草皮,打造茅太营地,承接各种户外夏令营、团建活动及学生劳动实践教育3000余人次。将原有的闲置土地,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建成一座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乡邻空间站”,配备滑滑梯、乒乓球台、篮球场等娱乐健身设施,建设生态停车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茅太新村村部旁边,原来有一栋土砖房,破败不堪,这栋土砖房是原龙头铺公社太平大队知青旧址,为了留住这段“知青岁月”,对这个知青点进行重新修葺,把之前的破旧废弃房屋,改造成知青小院生态餐厅,引进新型经营主体,采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占39%股份,经营主体占61%股份模式,鼓励经营主体自主经营。知青小院的建立,创下年收入60万元以上的业绩,实现村民“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盈利模式。昔日的危旧房,现已成为茅太新村一张亮丽新名片,为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将原有的 580亩荒置油茶林,改造种植新型油茶树,采取村部占7 成,村民小组占3成的“村组”合作经营模式。去年以来,克服重重困难进行抛荒治理,兴修水利,把原来的荒田变为良田,大力发展种植产业,采取“村委会+种粮大户+村民”的模式,分季种植高品质水稻和油菜,其中村委会流转96亩土地,年收益10余万元,成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依托庭院经济,推动农旅融合,增添绿色颜值
为带动村民自主发展产业,同时改善村容村貌,打通由“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政府补助一定金额的形式,将村里自愿改造的房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改造农户房屋16处,带动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开办餐饮、生态农庄、亲子农场、歌厅、娱乐厅及小超市等农家乐11家,促进了庭院经济的发展。开发农业休闲项目,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围绕田园乡间打造集公园凉亭、公园游步道、荷花池、喊泉、踩泉、网红吊桥、户外健身场地等观光、体验、健身项目为一体的生态农民公园。在“知青小院”建成知青记忆馆、知青旧居、知青亭、知青站,绘制大量具有时代特色、反映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宣传标语和油画。同时在茅太主渠、村主干道两边种植果树花草,水塘种植莲蓬,建造小广场、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以及分别以“孝”“廉”“幸福”“24节气”“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五个小景点。挂牌株洲市少先队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完善相关设施,增添绿色颜值,着力打造观光旅游、休闲采摘、劳动实践为一体的乡村产业体验园和具有文化内涵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等附近职工和市内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年观光人次突破10万人次,同时吸引3000余名中小学生到茅太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在绿心区域内真正打造了株洲城市后花园和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成立茅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庭院经济为依托,以农民公园为中心,以“农副产品加工、农耕活动体验、知青文化”三大板块为特色,形成“美食+游玩+购物”产业链,推动“农、文、旅、学”产业的有效融合,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同时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增量提质。
申报非遗项目,传承本土技艺,打造绿色产品
茅太新村瓜果蔬菜,新鲜生态,家庭自制的各种农产品以及掌握这些农产品手工制作技艺的人也比较多,但是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没有变成商品。针对这种情况,建立茅太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实行“七个统一”,即:统一招聘村民、统一收购果蔬、统一食材配料、统一加工方法、统一制作标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对外销售。为了传承本土技艺,打造绿色产品,扩大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组织力量将包括柚元条、红薯干、酸枣糕、干包菜、干腌菜、李子皮、泡萝卜、浸辣椒等在内的10余种纯手工农副产品制作技艺拍成宣传片,目前正在申报株洲市非遗项目。下一步将以“非遗”为金字招牌,进一步提升茅太农副产品加工车间的生产和销售能力,同时与茅太文旅产业紧密结合,既作为旅游的伴手礼,又作为“参观制作过程、体验传统工艺、了解当地文化”的课堂,通过这一技艺的展示和传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实现农副产品制作技艺对于乡村“农、文、旅、学”发展的重要价值,形成收益的互补,为村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创收。据统计,去年以来茅太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共销售农副产品35万元。
实施消费帮扶,拓宽销售渠道,助力绿色发展
深入开展消费帮扶,驻村工作队以及后盾单位“以购代扶”,助力农产品销售。消费帮扶的主要途径有:后盾单位职工开展大型爱心义买活动,共义买茅太新村大米、柚元条18万余元;把后盾单位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与茅太文旅产业紧密结合。去年暑假共有近200人分三期(每期5天)在茅太开展户外军事夏令营,今年暑假共有100余人分三期(每期3天)在茅太开展农耕文化体验活动,为村集体经济以及村农家乐带来收入16万余元;后盾单位组织职工、会员、党员、离退休老同志到茅太开展团建活动、亲子活动、春秋游、党建活动、老年艺术团户外活动以及干部业务培训班等,带动村农家乐实现餐饮、购物等消费30万余元;四是拓宽茅太新村的大米、玉米、柚子、蔬菜、土鸡、土鸡蛋、鱼等农产品销售范围,帮助农户销售约3万元。强有力的消费帮扶,扩大了茅太新村以及茅太农家乐、茅太农副产品的知晓度和美誉度,为村里带来了人气、财气和朝气,大大推动了产业绿色发展。
建立长效机制,联农带农惠农,共享绿色成果
建立健全产业联农带农惠农长效机制。去年以来,茅太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公开招聘10余名本村村民在车间务工,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近就业,务工村民人均增收约 7000 元;加工车间收购村民种的柚子、红薯等,不同程度地为村民解决了瓜果蔬菜销不出又吃不完的问题,还增加了收入;村委会共流转了73户96亩土地,土地流转费共计7.2万元,平均每户土地流转收入980余元;30余人在产业基地、农家乐务工,人均年收入增收3.8万余元;农家乐均收购本村村民的时令蔬菜、鸡、蛋、鱼以及农副产品等,也带动了村民增收。同时,村里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站,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改厕,加强生态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幸福屋场、乡邻空间站、农民公园等,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