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以前提到邦飘,群众只会想到穷,现在一说到邦飘,个个都会想到香椿种植基地,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车德说。邦飘村委会距镇政府约8公里,全村设1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含1个联合支部),党员64名,辖11个村民小组,主要居住着拉祜族、哈尼族、布朗族,现有687户3218人。农民收入来源主要靠橡胶、香椿、茶叶,2023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为2万多元。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在邦飘村党总支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邦飘村以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为主导,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依托产业优势,建立“合作社+企业+脱贫户”经营模式,探索不同的联农带农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点带线、以线成面,闯出了一条组织建强、群众增收、集体受益、产业兴旺联动发展的“致富路”。
强化队伍建设,筑牢组织堡垒
邦飘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共有居民687户,总人口3218人,其中有脱贫户305户1348人,是一个典型的边境少数民族聚集的脱贫村。邦飘村党总支为改变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单一的现状,探索“合作社+企业+脱贫户”发展模式,将脱贫户的830亩土地整合起来,统一管理。成立西双版纳州首家专业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机构,因地制宜开展甜笋种植、热情果种植和香椿种植。党组织带领群众一起闯、一起干,实现头雁引领、雁阵齐飞,蹚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兴农富民路,实现了村集体和脱贫户“双增收”。
加强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模式
多年来,邦飘村受山地地形限制,村民大多数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村民收入少,为打破此类现状,邦飘村积极探索多种发展模式促增收。一是成立劳动力转移机构。2022年8月,邦飘村挂牌成立全州首家专业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机构,以“支部+企业+劳务输出队”的方式,为周边种植大户和企业派工,积极组织脱贫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劳务输出3200人次,集体经济创收补贴资金约3.2万元,累计务工收入150余万元,以劳务输出的方式增加村民和集体收入。二是活用小额信贷助推脱贫户增收。邦飘村人均土地面积少,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鼓励脱贫户利用小额信贷租割橡胶树。对邦飘村有劳动能力、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户进行逐户走访,了解其产业发展意愿,大力宣传小额信贷相关政策,在党委政府和村委会的协调下,163户脱贫户和周边种植大户签订割胶协议,邦飘村小额信贷累计102万元,23户受益。“我们家租了1000多棵橡胶树,这段时间胶价比较好,我们两夫妻一天可以割1000多块,这一批橡胶树割完差不多可以有3万元收入。”胶农玉叫勐说。
做优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为打破产业发展结构单一,发展村集体经济,邦飘村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召集村里的种植大户、有技术的“能人”,经过多方考察和学习,决定把适宜在本村种植的香椿、热情果、甜龙竹等作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良方”。2023年8月,邦飘村种植香椿100亩,11月下旬投产。“香椿最佳采摘期在冬季,价格可以达到35元/公斤,这也解决了我们邦飘村无水田种植和冬季务工的问题。”邦飘村党总支书记康小平说。香椿采摘季带动脱贫户304户就近就地务工,“我已经60多岁了,在香椿地打工一天可以赚300多块钱,还有车来回接送,对于我们来说很方便。”村民玉大妈说。村民每天采摘务工费在300—500元/人,截至2024年2月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8.5万元,带动村民增收25万元。2023年10月,邦飘村种植甜龙竹100亩4000多株,2024年8月可试投产; 2024年2月,邦飘村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种植热情果100亩,2025年两种产业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多万元;为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合作社计划在2024年8月投资31万元打造3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
邦飘村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摸索出产业发展“118分红模式”,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强村公司、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三驾马车”齐驱并进。下一步,邦飘村将积极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优化种植方式,引进优良品种,与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探索推广新型种植模式,助力打破邦飘村产业单一枷锁,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郭妹英(勐龙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