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做出重要部署,强调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以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答好“以何为基、以何取胜、以何为标”三道“创新题”,推动党员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以“实”为基,把准政治方向。党员教育姓党、为党铸魂育人。要深刻理解党员教育的政治属性、政治功能,厘清党员教育事业的初心本源,让党员教育工作走实走新。从任务导向转向战略导向。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做好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提升、三年创品牌的步骤,细化实施、稳步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强基计划”。从单线推进转向协同开放。突破地域限制、行业壁垒,坚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相统一,构建组织部牵头抓总,纪检、宣传、党校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发挥好教育协调小组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促成协同共抓“一盘棋”。从模式成熟转向机制成熟。要把工作中“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与制度上“打补丁、填空白、促规范”结合起来,建设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的集中轮训体系,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党员教育培训不系统、不均衡、不到边的问题。
以“质”取胜,瞄准工作靶向。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要打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束缚,将问题作为创新切入口,问诊、把脉、开方,让党员教育工作出彩出新。在因人施教上下功夫,破解精准度不高的问题。探索建立党员教育培训需求调研制度,把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区分开来,把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区分开来,把老中青党员区分开来,根据党员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育套餐”,推出“固定菜单+定制菜单+私房菜单”,为党员教育“提鲜增味”。在因“材”施教上下功夫,破解吸引力不强的问题。要跳出同质化窠臼,深挖红色家底,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案例教材、融合本地文化的课程体系,组建善用乡音土话的师资队伍,设计小而美、精而特的教育场景,把本土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用好“正面+反面”“线上+线下”“共性+个性”“讲台+舞台”等结合法,丰富党员教育的服务模式、展开方式和课堂形式。在因时施教上下功夫,破解节奏不稳的问题。坚持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既绵绵用力又集中发力,实施党员教育“四季轮训”工程,确保一个季度突出一个特点、鲜明一个主题、服务一域重点,让党员教育在不同的四季旋律中鲜活起来、“律动”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打造“云学习+云交流+云共享+云服务”的“空中课堂”,满足人人可及、时时可选、处处可享的学习需要。
以“效”为标,坚定价值取向。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牢牢把握党员教育工作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的工作效能,让党员教育工作见行见效。注重互动引领,让党员用得上。以榜样教育为抓手,开展“身边榜样讲党课”“薪火永相传”“群众身边最美”等特色主题实践活动,做好结对共建传帮带,铺好改革发展连接路。采取小组研讨、技能比武、心得分享、晾赛互评等多元化互动、触动、带动方式,让党员获得感更足。注重干而论道,让群众看得见。把改革发展主战场作为检验党员教育成效的主考场,结合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为党员搭建实践实战平台,提升抓落实、攻难点的能力。积极推进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工作,充分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法,倾听社情民意,解决民生小事,加深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感知与认同。注重效果评估,让组织摸得清。研究制定党员教育监督考核机制及学员考核评价体系,探索进行“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四维评估,将考核的情况及学习效果记录备案并纳入年度考核。对参训党员开展问卷调查、跟踪回访、检查评价,动态调整教学计划,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员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和教育培训工作运行机制。(作者:杨大维,系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