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近年来,张家界市慈利县许家坊土家族乡围绕“培育优秀发展带头人、凝聚发展合力、打造龙头产业”等方面精准发力,全面推行抓培养教育、抓资源共享、抓品牌打造的“三抓”模式,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持续提升村级产业发展效益和质量,全乡已基本形成找思路、定方向、聚合力、谋发展、促共赢的产业格局。
抓培养教育,厘清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把解决“思想总开关”的问题摆在推动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开展实地观摩,汲取先进经验。组织各村党组织书记、产业发展专干、发展大户和散户代表,前往甘堰土家族乡上马墩村、川石村等产业成效明显、思路清晰优秀乡镇(街道)、村(社区)进行实地观摩,博采众长、丰富视野。今年以来,全乡共计组织实地观摩3次,参与人员达110余人次。开展专题研讨,分享发展理念。依托“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一季一学一考一观摩”等特色活动,指导、协助各村承办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承办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材料、PPT、视频、展板等各种方式深入介绍本村产业发展情况,参会人员交流想法、提出建议,营造“齐心共商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乡共计组织召开烤烟种植、莓茶种植等2场专题研讨会。开展主题培训,补齐知识短板。组织召开产业发展业务培训班,通过邀请农业农村、自然资源、财政等行业部门的专家和业务骨干现场授课,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或村党支部书记分享经验等方式,全面系统提升全乡村党组织书记、产业发展专干和农户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今年以来,全乡共计举办2次专题培训班,培训覆盖率达100%,做到了“应训尽训”。
抓资源共享,凝聚产业发展合力。坚持把共享全乡资源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整合技术人才,打破发展“壁垒”。对全乡种养、建造方面的人才进行全面摸底,分村分类建立人才库,由村“两委”干部分类进行结对联系,按照特色和时间,组织参与村级产业发展工作,及时解决辖区部分行政村因产业发展缺少技术人才的问题。截止目前,全乡本土人才库共有75人,其中种养类38人、建设类37人。整合自然资源,搭建合作“桥梁”。通过对接上级相关行业部门、查阅《慈利县村(社)图志》、组织走访入户等方式,全方位摸清全乡各行政村的耕地、林地、河流等自然资源禀赋情况;同时,借助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的契机,为多村提供自然资源共享、联合发展产业的沟通对接平台,积极促成多方合作、“抱团”发展的局面。整合市场讯息,拓宽销售“渠道”。不定期收集汇总全乡产业相关信息,重点关注并梳理产品定价、运输成本、销售金额、市场反响等相关情况,及时通过微信群、专题会向各村共享相关讯息,为调整产业规模、发展方向等提供有力参考和借鉴。
抓品牌打造,树立产业发展导向。坚持把打造“拳头”产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作为衡量产业发展效益的重要标尺。编制建设规划。通过听取村民意见、集中座谈、邀请专家到乡实地调研等方式,编制全乡发展总体规划。目前,许家坊土家族乡已形成了以“土家族养生文化”为主题,金仙山、小天门、狮渡溪文化体验园、蓝莓、金仙山桃等为辅助的一心(许家坊集镇服务核心)三轴(G353沿线发展轴、狮渡溪流域沿线发展轴、金仙山非遗养生发展轴)发展规划。把握发展优势。开展找工作经验、找问题短板、找发展思路的“三找”专项行动,组织专班力量深入辖区各村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听取工作介绍、查看产业发展情况、与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座谈等方式,梳理全乡的产业发展情况以及优势特点,为打造“拳头”产品、探索“一乡一品”的产业格局奠定坚实基础。扶持“拳头”产业。重点扶持2-3个经济效益好、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村级产业,在宣传推介、政策支持、项目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积极营造全乡上下肯定、社会各界力量支持、人民群众认可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乡已形成红岩村莓茶、许家坊村烤烟2个重点村级可扶持产业,其中,许家坊烤烟产业推行“村集体牵头指导、大户和散户承包分片、村民定期务工劳作”的生产模式,达到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为大户和散户增强发展信心、为务工村民增加收入的实际性作用;红岩村莓茶产业打造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莓茶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引进专业公司对村民进行培训、安排村民定期务工、选任村经济合作社成员担任加工厂负责人等方式,做到“培训在村、用工在村、加工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