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法制

江门新会:组工“三驾马车” 助力“大桥经济”

时间:2024-07-16 文章来源: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1924年,中共新会支部正式成立,点燃了葵乡的革命星火。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作为广东省最早成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江门市新会区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开放之初GDP仅3.2亿元,1986年首次超过10亿元,2001年达到100亿元,2023年增至1011.25亿元,成为江门首个千亿强区。

  百年成就催人奋进。作为江门“首善之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新会始终保持勇争一流的奋斗姿态——跃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0位,经济总量保持全市第一;江门双碳实验室、中创新航等百亿投资项目接连落户;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内优外联,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抢抓“大桥经济”机遇,高水平建设深江合作“主平台”……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4年,是新会党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新会加快融入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的交通大年。新会将乘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东风”,把全区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持续发挥组织、干部、人才工作这“三驾马车”驱动力,为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高水平建设“一园三中心”,高质量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新会标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基层党建“六大行动”全面铺开

  1969年,新会县委从各镇抽调干部群众到银湖湾,立志将沧海变良田;1970年,新会吹响开发古兜山的号角,誓要大搞水电工程。30年围海造田,他们开垦出10万多亩土地;6年劈山办电,他们奇迹般完成了古兜水电工程建设。

  上下同欲者胜。新会深谙,只要党群一心,同向发力,所谋之事可成。

  迈入“大桥时代”,新会心怀“国之大者”,制定出台《2024年新会区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奋力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新会标杆的实施意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新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突出抓好“关键少数”、抓好“关键群体”、抓好“关键领域”,用好党纪特色“音乐党课”“启超家教家风”故事,推动全区2500多个基层党组织、4.6万多名党员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基层党建“六大行动”在葵乡大地全面铺开——

  思想铸魂领航行动,结合中共新会支部成立100周年的契机,建好用活新会百年党史展和古兜大会战学习教育基地,赓续新会红色薪火。

  服务企业护航行动,做优做实“党建服务链”项目和政企党组织联建“十百千”行动,通过制定《关于加强区属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若干措施》,开展“一企业一品牌”创建活动,提升国资国企党建工作水平。

  “头雁”队伍赋能行动,全面深化农村党组织书记分级分档管理,举办“百千万工程”专题农村“头雁”全员培训班,提升“头雁”能力,实施新会区“先锋领航”社区书记项目,打造社区党建品牌。

  “六个一百”共建行动,充分发挥全区企业、中小学校和高等院校、机关事业单位、乡贤和先进模范代表的带动作用,引导更多企业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

  “党建领航 绿美新会”行动,组建全区乡村绿化工作专班,印发“六个一百”共建行动助力乡村绿化义务植树工作方案,开展“认捐一棵树”行动倡议,累计筹措绿化资金超1500万元,种植苗木超20万株。

  党员教育管理提质行动,坚持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抓紧党员教育培训,抓细党员规范管理,推动党员在改革发展、推进“百千万工程”等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去年,新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发展日益均衡,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上榜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排行榜,1镇8村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连续三年在全市平安建设考评中排名第一,成为江门唯一获颁授广东省“平安鼎”的单位……

  这是新会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担当有为、共同创造的成就。

  今年,新会将同时做好三个“提升”,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提升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成效,新会以“百千万工程”省、市典型村为重点,全力打造共建行动典型村、示范村。同时,加快推出“六个一百”共建行动成效分析平台,压紧压实共建成员单位主体责任,厚植比学赶超氛围。

  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新会持续巩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以基层治理网格化作为抓手,抓住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揭牌成立契机,在全市率先探索党建引领社区分类治理新模式,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元共建工程。

  提升党建引领经济发展成效,新会重点围绕全区15条重点产业链,深化产业链党建,引领产业做大做强。其中,陈皮产业链党委工作经验获得省非公党委肯定并向全省推广。此外,深化“九个一”暖“新”行动,加大对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力度。

  珠江口东西两岸,“大桥经济”风正劲,新会正乘风而上。

  锻造淬炼“首善铁军” 形成“群狼出战”全员招商格局

  轰鸣起伏,破土开工。6月30日,江门市银发经济产业园暨广东作为科技生产基地奠基仪式举行。这是深中通道开通,落户银湖湾滨海新区核心区的首个制造业项目开工,也标志着深江产业协同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速度与激情”的背后,正是一支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深中通道开通前不久,新会—台山2024年党政正职培训班在江苏南通举行。而此行的目的,正是深入学习南通在利用苏通大桥推动招商引资、产业升级、园区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为两地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重要机遇、推动深江合作打开思路。

  事实上,结合高质量发展需要,新会早已制定《新会区2024年以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强区强镇富民兴村”的方案》,并按计划逐步开展各层次、各领域干部培训工作。

  新会鲜明树立“沙场选将、实干为先”的用人导向,深化实施干部日常了解和分析研判制度,坚决从江门发展大局出发,谋划推进选人用人工作,并于2024年6月研究出台《新会区关于加强招商干部队伍考核的意见(试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经济建设等重大任务中担当作为。今年以来,共提拔或进一步使用29人,晋升职级79人。

  坚持“全区干部一盘棋”,新会常态化对区管领导班子进行研判,稳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工作,重点针对新成立的部门,选优配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确保新单位顺利挂牌运作。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同时,新会精准绘好干部“画像”。

  比如,搭建“正负面评价”信息定期收集机制,全面了解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干部的政治表现、工作实绩,今年共更新“正负面”信息700多条,为区委选人用人提供依据和参考。

  又如,将基层一线作为干部培养的主阵地,加强干部挂职交流锻炼。今年以来,新会先后选派和接收粤桂协作交流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外招商工作队、江门市内纵向帮扶等干部119名。

  深刻认识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巨大牵引作用,新会立足“深圳所需、新会所能”,锻造淬炼“首善铁军”,全力做实“大桥经济”大文章。

  2月28日,新会举行2024年“全员招商攻坚年”誓师出征大会,全力确保全年招商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其中,力争全年引进深圳项目总投资不少于100亿元,加强与深圳在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园区共建、航空物流等领域的发展合作。

  大会还通报了去年对在重大项目招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予以及时奖励,并举行了今年招商队伍签任务军令状、出征仪式,进一步落实奖惩、压实责任。现场,29支招商队伍亮目标、立军令、齐出征,掀起新一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招商热潮。

  今年前4月,新会成功引进磷酸铁锂电芯及储能电源系统生产制造项目、环保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5G智能电单车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宝豪精密模具及塑胶制品生产项目等亿元以上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近210亿元,项目数和投资总额均为全市第一,成为招商引资的先锋。

  为政之要,发展之本,莫先于用人。着眼2026年换届,新会正统筹抓好“90后”正科、“95后”副科干部的培养选拔,并扎实开展重点领域政商问题整治,持续深化治理“庸懒散慢推乱浮”等作风问题,确保换届时有人可选、有才可用。

  瞄准“大桥经济”,对准“招商图谱”,新会已“群狼出战”。

  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开展急需紧缺、特殊贡献人才评选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新会一以贯之的求贤态度。

  近日,新会面向全区开展急需紧缺、特殊贡献人才评选。评选对象为科技、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工作、农业农村、企业等领域中,专业水平较高、社会贡献较大、行业知名度较高,但受学历、论文、职称等条件限制不能纳入区人才分类目录的人才。

  今年4月,新会区人才工作局正式揭牌。此为契机,新会锚定在千亿GDP新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的“一园三中心”工作目标,强化资源统筹,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下更大力气集聚各领域优秀人才,把人才优势真正转变为发展动能,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纵观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和国内生产总值超千亿区,排名靠前的深圳南山区、广州黄埔区、佛山南海区等,无一例外既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高地,也是产业人才的集聚高地。

  新会现有人才资源总量达16.5万人。其中,教育人才、宣传思想文化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科技人才、华人华侨人才5支人才队伍数量均位列江门第一。从目前看来,新会“人才库”总量仍处于加速递增阶段。

  2021年,位于银湖湾滨海新区的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迎来首批新生;2022年,位于崖门镇的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开始招生;2023年,位于崖门镇的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以及位于睦洲镇的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南校区启动招生办学;广州商学院江门校区、广东华文航空艺术职业学校先后落户双水镇,正加快建设……

  高校资源的集聚,深中通道的通车,为新会打造人才“强磁场”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

  此前,新会区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注重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鼓励中创新航等头部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实现新突破。

  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

  强化改革赋能,新会开展急需紧缺、特殊贡献人才评选,把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职教城契机,鼓励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办好“园区技校”,力争年内新增3000名以上战略产业发展急需的产业人才。

  实化强基蓄能,新会大力支持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搭建双碳成果转化平台公司,运用双碳基金,推动双碳实验室及港科大两大校区的科研成果技术转化应用。近日,江门双碳实验室更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深化校地合作,新会今年成立全市首个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实践点,共接待清华大学优秀教授、学生到新会调研献策3批47人次。近日,新会陈皮产业链党委工作案例更被清华大学写入公共管理教材《区域治理概论》。

  “双通道”降临,珠江口东西两岸加快形成要素双向流动、多城互利共赢的联动发展新格局。党建引领之下,新会正以“走在前列”总目标统领各项工作,更好肩负起建设“首善之区”的职责和使命。


原文链接:https://www.gdzz.gov.cn/zgxc/gddt/content/post_212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