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编者按:巴山蜀水竞风流,巴蜀文脉延古今。川渝两地同根同源,自然景观独特,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川渝两地的重要任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巴蜀文化基因,展示巴蜀秀美风光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果,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与中共四川省委《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决定联合开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纪行”主题采访活动,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全媒体推介,为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贡献党刊力量。
壮美长江,诗意三峡。
这里是巫山县“三峡之光”景区。
“峡江3号”载满游客,船工马振平双手划桨,唱起山歌,带着游客向着好山好水进发。船舱内,山歌悠扬、曲声雄厚;船舱外,群猴嬉戏,啼叫不止。抬头,岭峻峰奇、云蒸霞蔚;俯身,清水潺潺、碧波荡漾。
泛舟江上,美!这美,直击心间。
这里是奉节县“三峡之巅”景区。
站在山顶,只见峡谷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峡中江水奔涌而过,江山画卷尽收眼底,巴蜀地脉、长江水脉、古城文脉在此碰撞交融,可谓天下奇绝。
登高望远,美!这美,动人心弦。
6月19日,由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与中共四川省委《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联合开展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纪行”采访活动启动,第一条采访线就是巴蜀向东门户——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巫山县、奉节县。
“三峡之光”,江流“巫”声远;“三峡之巅”,峡映“夔”意长。依托山水相映、峡江相拥的独特自然优势,巫山和奉节,在书写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故事时,惊喜不断。
风景正好
行至巫山小三峡,只见青山俊秀、碧水缓流,成群的猕猴在两岸林间追逐嬉戏,甚是逍遥。
“我们专程来到这里,领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美妙意境。”哈尔滨游客杨广文兴奋地说,千年前李白途经三峡写下的名句,没想到千年后依然是此地此景的绝美写照。
杨广文不知,让猕猴从小三峡的生态宝贝变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巫山人费尽了心思。
40年前“放下斧头、扛起锄头”,近些年“下河治水、上岸治绿”,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治山、治水,巫山人与山水一再交手、又彼此成就,绿色赶跑了贫困,山水成了巫山的名片,曾经的小三峡主人猕猴也迎来了绝佳的繁衍生息的机会。山河秀丽,岁月悠长,约4000只猕猴在小三峡蓬勃生长,仰观山、俯察水、闻猿啼,成为行到巫山必做的三件事。
守好生态宝贝,大做旅游文章的巫山故事接二连三。
“旅游产业是巫山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巫山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巫山县委书记曹邦兴说。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近年来,巫山紧紧依托“长江巫峡”“巫山云雨”“巫山红叶”等美丽的生态宝贝,全力打造全时全季“三峡恋城·云雨巫山”旅游核心品牌,助力“大三峡”旅游振兴。
建设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核心区,提档升级小三峡·小小三峡、巫峡·神女景区两个5A级标准和一批4A级景区;做强小三峡·小小三峡东西水陆环线,联通小三峡·小小三峡、大昌古镇、大昌湖、五里坡、下庄天路等精品景区;依托“水陆空铁”立体交通枢纽,打造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集散地,推动“巫山云雨”“巫山红叶”“巫山神女”等旅游品牌走出全国、走向世界。
建设高品质国际康养度假区,全力打造摩天岭森林、平槽乡居、航空旅居、春泉度假、青山田园五个小镇,加快推进“三峡云顶”等项目,打造“云上巫山”长江画卷。创建市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域森林康养旅游县等品牌创建……
随着系列举措落地落实,新的风景不断在巫山诞生。
“五里坡”成为重庆第三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备受瞩目;“三峡之光”情景夜游惊艳游客,点亮夜经济;大昌古镇重新开街,宁江渡重现“江湖”……
“巫山,正凭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底气,‘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气势,打响旅游高质量发展攻坚战,真正让生态旅游成为巫山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巫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勇说。
行至巫山,风景正好!
文旅相融
在古代,长江三峡是出入巴蜀之地的便捷之路。这里山水形胜、雄奇幽美,而三峡的起点,就在奉节。
如此壮美的自然风光,自然需要懂得欣赏的人。奉节独特的生态景色,让络绎不绝的诗人在这里感怀吟诵。历史上,李白、杜甫、刘禹锡等一批诗人都曾登夔门、览三峡,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
2017年,奉节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全国首个“中华诗城”称号,成为官方“盖戳”的中国诗词文化地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颂诗声,游人漫步在风雨廊桥,登上白帝城,与千年前的古人“共情”山水。山顶上的白帝庙依山傍水,浓荫蔽日,庙、山、水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立体写意画。
“曾经的白帝城一面靠山,三面环水,后来因三峡工程蓄水,白帝城所在的白帝岛约三分之二被淹没于水下,成为一座江中孤岛,由廊桥相连,更像长江三峡上的一颗明珠。”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如今的景区历经扩容,面积已从初期规划的0.2平方公里扩大至4.7平方公里,并与周边景点“串珠成链”,更名为“白帝城·瞿塘峡景区”。
“大家看,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便是刘备托孤堂,这里一共塑造了21位人物形象……”白帝庙前,39岁的导游刘光玉正向一个外地旅行团讲解三国时期“刘备托孤”的故事。
“自2022年郑渝高铁开通后,乘坐高铁来奉节旅游的外地游客量大幅增长,而来奉节几乎必到白帝城。”刘光玉说,她是土生土长的奉节人,大学毕业时恰逢扩容后的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急需导游讲解员,自小向往白帝城的她应聘成为一名讲解白帝城历史的专职导游,十几年光阴如白驹过隙。
在风雨廊桥以西的江面上,能够看到一个巨大的舞台,这是《归来三峡》的演出场地。《归来三峡》是一个大型诗词文化实景演艺项目,以奉节夔门、瞿塘峡、白帝城为文化背景,以中华诗词为主线,以山水为载体,同时秉承着生态环保理念。
“这是奉节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拳头产品’。” 奉节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张红梅介绍,近年来,奉节不断深化对当地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与传承,文化已成为助推奉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如编印《夔州诗全集》,举办‘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在全县各个场所植入诗词石刻,不仅如此,‘中国诗词大会’已连续5年以不同形式在奉节开展重要诗词活动,将奉节的诗词文化、历史文化、人文风景通过电视节目呈现在世人面前”。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3年,奉节县累计接待游客311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9.9亿元,分别增长21.52%、25.12%。“我们希望通过释放文旅发展潜能,真正让游客在奉节慢下来、留下来,感受长江的人文特质。” 张红梅说。
同样的文旅融合发展故事也在巫山上演着。
巫山有世界级的龙骨坡文化、赫赫有名的巫文化、独具特色的神女文化等。巫山县深谙文旅融合之道,让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逐渐变现——深挖神女文化,借助屈原的《九歌·山鬼》、宋玉的《神女赋》等名家名篇,不断深化巫山神女形象,推出大型室内奇幻秀《巫山神女》剧目,同时举办神女旅游文化艺术节,拓展延伸“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等,实现神女IP(文创)全产业链输出;加快推进龙骨坡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开启研学、科考旅游的序幕;充分发挥创意,开发出石版画、纪念币等文创产品,丰富游客的文旅体验……
长江三峡是我国最早推向世界的旅游名片之一。如今, “三峡游”正由“看风景”向“品文化”转变。“生态”与“人文”的牵手,让“三峡游”更“独领风骚”。
全域“上新”
诗与橙,在奉节自古以来都相衬相映。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奉节就成为柑橘的盛产地。
历史演进到今天,奉节的诗城文化有了新的内涵,发展为推动奉节经济的“诗·橙”文化。
“山与水、诗与橙,做大以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旅游为主的经济产业,是奉节‘诗·橙’文化、绿色发展的重要内涵。”奉节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称。
4月25日,一辆辆满载奉节脐橙的卡车缓缓驶出中国三峡柑橘(奉节脐橙)交易中心,10多天后,这批跨越山海的脐橙,被摆上迪拜一家超市的货架。凭借果色好、甜度高等特点,奉节脐橙不断走出国门。
“当了一辈子农民,自己都还没出过国,种的柑橘倒先出国了。”奉节县白帝镇石庙村村民李从兵高兴得合不拢嘴。
石庙村是典型的高山村,曾经,村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劳务输出和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但有眼光的人如若到此一游便能发现商机:这里地处瞿塘峡之巅,俯瞰长江,踞守草堂湖南畔,青山环抱、绿树掩映,发展旅游潜力巨大。
2018年,奉节启动三峡之巅景区建设,2020年5月正式开园迎客。一瞬间,络绎不绝的游客从五湖四海赶来,登临山巅欣赏美景。
碰巧的是,李从兵夫妇的农房和土地就在通往景区的必经之路上。听说要修景区,彼时远在浙江打工的李从兵夫妇敏锐地“嗅”到了商机,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发展。从此,这个小家庭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在当地政府的建议下,李从兵和妻子孙明珠决定做民宿生意。他们在自家白墙青瓦的老房子上加盖了一层,请装修公司设计成极具现代风格的客房,一共8间,原本自住的一楼则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同时,夫妻俩继续种植脐橙,销路比以前更广了。2023年10月,这家名叫“山外来客”的民宿正式开门迎客,仅2024年春节期间,经营收入就达1万多元。
“我家橙子熟了,有人要吗?”“橙子不多了,要吃橙子的朋友抓紧咯,全国都可邮寄。”民宿生意的火爆,让老板娘孙明珠的微信里多了许多游客,她顺势在微信朋友圈里卖起了脐橙,收获不少点赞和评论。“我家有400多棵果树,以前还愁卖不出去,现在不仅有人现场来收购,还可以自己放在网上卖!”孙明珠说。
“在石庙村,像‘山外来客’这样的民宿就有15家。”白帝镇党委组织委员杨丹介绍,近年来,石庙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行“合股联营”让资金变股金,通过激发原住民、发展新农人、培育合伙人等方式,实现园区变景区、田园变乐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2023年村旅游收入达10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超200万元,群众端着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而这,只是奉节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奉节坚持全域旅游统领,唱响“三峡之巅诗·橙奉节”核心品牌,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全县A级旅游景区增至24个、4A级及以上景区达到7个,旅游购票游客、过夜游客、综合收入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全域旅游推动文旅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产城融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