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社会组织

“采摘经济”何以长红

时间:2024-06-18 文章来源: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从开春的草莓、初夏的樱桃、秋天的葡萄,到冬天的苹果,近年来,火热的采摘游市场,刺激云南各地争先发展“采摘经济”。与此同时,同质化竞争加剧、配套基础设施跟不上、管理粗放等问题,成为“采摘经济”面临的“成长烦恼”。

  

  游客入园采摘草莓

  “采摘经济”持续升温

  不久前,昆明市富民县的樱桃陆续成熟,游客们手提果篮穿梭在樱桃园中,一边采摘品尝,一边拍照打卡,尽情享受采摘乐趣。

  “樱桃采摘期约1个月,每年这段时间,我家的毛收入都超过10万元,除去成本后,还有六七万元的纯收入。”面对络绎不绝前来采摘樱桃的游客,富民县赤鹫镇咀咪哩村村民李志伟满脸喜悦地说。

  因果园前期舍得投入、管理技术过硬,李志伟家的樱桃品质较好,加之果园位于公路边,吸引了不少游客入园采摘。同时,头脑灵活的李志伟还开起农家乐,进一步拓宽了增收路子。

  不只富民樱桃采摘“热”,昭通市鲁甸县的樱桃同样受欢迎。“我家的40亩樱桃园,有一半左右供游客采摘,剩下的请工人采摘后运到昆明销售。”提起采摘游,鲁甸县小寨镇樱桃种植户王祖荣有说不完的话。“入园费每人30元,老人小孩不收钱,摘果带走的话,每公斤40元。”王祖荣说,依靠采摘游,既拓宽了销售渠道,又增加了收入。

  李志伟、王祖荣只是云南发展“采摘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已形成集水果园休闲观光、游玩采摘于一体的产业链,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群众增收。

  云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秘书长杨永福表示,繁忙的都市工作,使人们愈加向往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因此,乡村采摘游越来越受到追捧,很好地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诸多问题困扰“采摘经济”

  随着采摘品种不断丰富、采摘时间延长、采摘地点增多,游客也不断增多。然而,采摘游娱乐元素单一、游客停留时间短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提起草莓采摘体验,市民刘先生表示以后再也不去了。“开车去,摘完往车上一放,就回家了,没什么意思。”他说,关键还找不到厕所,也没有吃饭的地方,连休息的场所都没有,体验感大打折扣,还不如直接去市场买几斤。

  刘先生的感受,道出了许多游客的心声,因为没有丰富的游玩体验,采摘游无法留住客人。

  “由于采摘园大多位于城郊或邻近农村地带,缺乏统一的政策扶持,基础设施配套普遍跟不上,从而影响‘采摘游’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杨永福表示。此外,采摘园区多为农民自营,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手段不专业,也是“采摘经济”向好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有业内人士认为,“同质化竞争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3月摘草莓、4月摘樱桃、5月摘蓝莓……各地采摘游的内容都差不多。”鲁甸县小寨镇的一名樱桃种植基地负责人坦言,“采摘经济”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水果同质化严重,一般采摘周期比较短、季节性较强,当季果子采摘完后,果园就会出现“果尽人散”的情况。

  走出“成长烦恼”需精准发力

  走进鲁甸县小寨镇,映入眼帘的是十里樱桃长廊、停车场、公共卫生间、凉亭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近十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对樱桃种植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樱桃采摘体验区基础设施配套都很完善,停车、吃饭、住宿等都很方便。”小寨镇党委副书记王鑫说。

  针对采摘游同质化问题,王鑫表示,目前镇里正在探索解决办法。比如,引导村民种不同种类果树以及林下种植豌豆等,填补采摘空白期,以延长采摘游时间。此外,小寨镇还打造“樱桃缘”网红打卡点、建设樱桃文化展览馆等,以丰富采摘游体验内容。

  “小寨镇探索出来的经验,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混搭’种植以及拓展旅游体验等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杨永福说。单纯的采摘形式,发展空间和时间有限,且重复性、可复制性较大。因此,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各地可结合当地文化风俗、特色等,通过打造差异化主题采摘园等方式,探索发展个性化“采摘经济”。

  杨永福表示,此外,相关部门应在较为集中的采摘区规划设计一批新业态项目,比如康养、露营、科普、登山等,为游客提供多样化体验服务,有效缓解采摘游产业链单一、季节性强、产品种类少、游客停留时间短等问题。

  “总之,要让游客摘得好玩、买得划算、玩得开心、游得尽兴,才是一次合格的采摘之旅。”杨永福说。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邹鹏/图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6/18/4495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