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伍先生,因为中国没有审批中外合资企业的先例,审批还需时日。我们先握握手,一言为定。”听到中国民航局派出代表的这番话,伍淑清的父亲、香港最大饮食集团美心集团创办人伍沾德说:“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相信邓小平先生宣布的改革开放政策。”于是,双方握手为约。
1979年深秋的一天,伍淑清随父亲伍沾德从香港来到北京,亲历了这次“君子之约”。正是这次约定,催生了中国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拉开了中国引进外资的大幕。因为负责创建了注册编号为“001”的合资企业,当时刚过而立之年的伍淑清被尊称为“001小姐”。
“不懂得做面包,做的面包掉渣,就不要谈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这给在香港的伍淑清以及经营香港最大饮食集团美心集团的伍家以很大的鼓舞,他们从心底深处感到,国家将发生非常重大的变化。
1978年12月10日,伍淑清第一次踏上内地的土地。12月23日,在从武汉到广州的火车上,她从广播里听到了邓小平提出的“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欢迎外商到中国投资”的声音,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信号。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通航事宜提上日程。然而,中美通航面前摆着一个重大难题:长达几十个小时的飞行时长,中国当时没有能够提供专业航空食品的企业。
通航谈判中,美方明确提出,中美航线的配餐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可当时的首都机场为航班提供配餐的是民航北京管理局下属的一个只有30多人的配餐间,盛放餐食的是保温桶、暖水瓶。伍淑清回忆,她第一次坐中国民航的班机时,食物是冰冷的,空姐提着开水壶走来走去给旅客冲茶。
1979年6月,中国民航局相关人员开始与伍沾德、伍淑清父女进行协商和谈判。这次谈判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当时国家刚刚表示要开放,合资企业还没有先例,前途未知,搞合资企业有点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谈判过程中,中国民航局把此事汇报给了邓小平。邓小平说:“要了解一下,你的合作伙伴懂不懂得做面包,做出来的面包掉不掉渣。不懂得做面包,做的面包掉渣,就不要谈了。”
“从这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小平同志考虑问题非常务实,非常实事求是。”这样伟大的领导人直接关心合资企业的事情,伍淑清倍感亲切。
“我们没有签任何的委托信,就是握握手,一言为定”
1979年11月,中国民航局相关人员联系伍沾德,希望他筹资500万港币,先行购买设备准备生产。伍淑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我爸爸当时想了大概30秒说,我们都是华侨的后代,我们都非常尊重邓小平先生,也觉得他说话算数,我先回香港筹500万港币,然后我们再等你们通知,所以就跟民航局代表握握手。我们没有签任何委托信,民航局也没有给我们任何资料或文件。就是握握手,一言为定。”
这一次握手为约,饱含着香港同胞对祖国的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也展现出香港同胞对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以及排除万难、敢为人先的勇气。
返港后,在未获审批的情况下,伍淑清和父亲当机立断,决定用90万美元下设备订单,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投资,的确有些冒险。等到政府批准时,航空食品的配餐厂房和机器已经全部准备就绪。
1980年4月,双方决定合办北京航空食品公司,总投资约800万元人民币。在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后,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编号为“001”。于是,有了中国的“001号”合资企业。这个公司的成立和运行,结束了中国民航没有航空配餐企业的历史。
“没有这种精神,什么事都办不成”
当时,美心集团提供的不仅仅是外汇、设备的购买渠道,还有在食品制作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技术。“他们经常到外国旅游和商务考察,考察了国外的好多家公司,最后才决定在哪家买。”时任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局长徐柏龄坦言,即使当时给中国民航相同的资金去国外买设备,也买不到像北京航空食品公司这么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家对国外的技术和设备了解甚少。
改革开放以来,伍淑清亲眼见证了第一家合资企业的点滴成长,也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那个时候,没人给提供合同、章程、委托书的范本,连一封信都没有,握握手就一言为定了。没有这种精神,什么事都办不成,更别提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了。”伍淑清说。
伍淑清认为,伴随改革开放,香港和香港企业家的角色开始演变:过去像“辅导员”,引进外部的先进要素,带领内地与国际接轨;后来像“服务员”,配合内地的发展要求,帮助其在国际上争取更好的资源,既让中国获得福祉,也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伍淑清很庆幸与父亲都拥有一个浪漫的际遇,从而得以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而这个浪漫的际遇就是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
“未来会更美好。”伍淑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