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近年来,为培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村“两委”干部队伍,黔东南州凯里市始终坚持“选育管用”并重,着力锻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村干部队伍。
拓宽渠道“选”,破解“人难配”难题。一是严把村干部资格“入口关”。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原则,综合考量人选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治理能力、廉洁自律等情况,对村“两委”干部人选落实任职资格县乡联审机制,制定10项负面清单,坚决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排除在外。二是严把村干部选拔“质量关”。采取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组织考察等方式,注重从优秀党员、村民小组长、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中“挑”,从退役军人、致富能手和返乡大学生中“选”,从现任优秀村干部中“留”,从外出务工人员及经商能人中“请”,严格按照换届流程和选举要求配强配齐村“两委”班子。目前,全市174个村(社区)现有村干部696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比39.8%,平均年龄45岁。三是严把村干部后备“存量关”。打破行业、身份和地域等界限,注重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及返乡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中重点跟踪培养后备力量,按照每村(居)女性后备力量至少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名、35周岁以下后备力量至少1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后备力量至少1名的标准,每个村(居)均配备3名以上后备力量。
内外兼修“育”,破解“能力弱”难题。一是推行全员轮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以政治理论、党的建设、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为重点,采取年度轮训、专题培训等方式,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引导村干部利用学习强国APP、共产党员网、贵州网院等线上平台,常态化开展理论自学。2021年换届以来,开展各类村干部培训班12期1700余人次。二是抓好帮带指导。建立“多对一”联系培养机制,常态化开展帮带活动,村“两委”正职由镇(街道)包村领导和驻村第一书记帮带,副职由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成员帮带,在思路上“引”、工作上“带”、方法上“教”,提升村干部专业化能力。三是鼓励学历提升。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采取个人报名或组织推荐、镇(街道)研究确定、黔东南开放大学具体实施的程序,引导村干部提升学历层次。2021年换届以来,共帮助79名村干部提升学历水平。
严实相济“管”,破解“散慢拖”难题。一是用好“指挥棒”。印发《凯里市村(社区)干部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制度,实行奖优罚劣绩效管理,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强化村干部作风建设,严格落实追责问责。二是落实“考核制”。健全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绩效奖励、评先评优等直接挂钩,解决好“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推动村干部履职尽责。三是严格“通报制”。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请销假等制度,推动村干部监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镇(街道)纪委成立督查小组,采取不定期实地督查方式,对村干部坐班值班情况进行随机暗访,对不胜任岗位职责、不适应工作需要和群众意见大的村干部及时进行调整。2021年换届以来,调整不胜任村干部5人。
事业为上“用”,破解“空间小”难题。一是政治上关心。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业绩突出的村干部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2021年换届以来,公开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乡镇任职1名,享受副科级待遇村党组织书记23名,当选“两代表一委员”285名。二是待遇上保障。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人身意外险、住房公积金等制度,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基酬“345”标准政策,全面将村干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村(社区)“一肩挑”党组织书记主任每月基酬达到4570元以上,其他副职每月基酬达到3260元以上。三是精神上激励。建立谈心谈话关爱制度,由镇(街道)党(工)委领导成员不定期与村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动态了解村干部思想动态、工作开展情况,注重发现、宣传、表彰优秀村干部,对先进个人事迹进行挖掘和广泛报道,全面激发村干部担当作为、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
信息来源:黔东南州委组织部
一审(撰稿人):凯组宣
二审:闫忠仁
三审:罗传刚
编辑: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