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中国古人讲,“以实则治”。中方期待各方强化行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
“以实则治”,出自清初思想家唐甄所著《潜书》:“然有治不治者,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若徒以文也,譬之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辨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意思是说,靠实干,天下就能得到治理;浮夸文饰,国家就不得安宁。如若官员们只停留在公文法令,拘泥于公文法令的措辞造句,而不注重实干,那就像是演戏的人一样,他们站在台上,衣冠楚楚、相貌堂堂,讲述事情、分辨道理,看起来无不恰如其分,但这难道是真的吗?当然不是!
唐甄与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同时也是一名成功的实践者。他在山西长子县做知县时,为了动员百姓种桑养蚕,不但挨家挨户做说服工作,而且带头示范,结果百姓在一个月内种桑80万株。他的成功经验便是“为政贵在行”,“行”,就是落实。当时官场存在公文泛滥、有令不行的现象,唐甄提出“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如果只管发文,不问落实,那结果只能是“无一事之善成,无一民之得所”。
通观古今,大凡得到人民爱戴和拥护的为政者“莫不行之贵力”,讲求一个“实”字。林则徐一生刻苦自励、务实笃行,“凡民生疾苦,吏事废堕,人才贤否,无纤悉不知,知无不行。”1830年起,他奔波于湖北、河南、江苏三省之间,兴修水利、救灾办赈、整顿吏治。建水利工程异常艰苦,为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林则徐亲赴现场查看险情、检查进度、监督质量,各种施工原料包括碎石多少都做到心中有数,运河东西两岸的微山湖、昭阳湖、南阳湖等的蓄水状况,几乎每月都以“清单”方式详细记录。类此事例,几乎贯穿于林则徐政治生涯的全过程,时人赞之:“无一事不尽心,故无一事无良法”。
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经风历雨、披荆斩棘,离不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离不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警醒。
共产党人是最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要把蓝图变为现实,除了战略与策略的正确,就是靠带领亿万人民真抓实干。1962年,焦裕禄一来兰考,就把原来的“劝阻逃荒办公室”改成“治理三害办公室”,立下了“苦战三年驱走三害”的军令状。在生命的最后475天里,他和大家暮雪朝霜,追沙追到沙落地,查水查到水归槽,用舌头辨别碱的种类,干出了“翻淤压沙,立竿见影;育草封沙,当年见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三管齐下,效果良好”的成绩。1964年,焦裕禄强忍病痛坐在桌前,在铺开的稿纸上写下一篇文章的标题《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又拟了四个小标题,其中第一个就是“设想不等于现实”。文章虽未完成,他的务实精神却被写进了人民心里。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既坚持办好自己的事情,也积极承担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国情的国际责任。
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是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也关系地球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社会合力应对挑战的意愿和动力不断上升,关键是要拿出实际行动。以实则治,行胜于言。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断以实际行动践行负责任大国担当: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困难,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强化自主贡献目标,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人类共同的挑战和全球气候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口号代替不了行动。国际社会应正视责任,讲团结、促合作,提振雄心、拿出行动,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用务实行动泽被各国人民,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