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广州市荔湾区开展非遗项目技能培训活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广州市荔湾区是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2200余年的历史造就了14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88处不可移动文物、225处历史建筑、372处传统风貌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总量领跑广州市各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重要指示精神,荔湾区坚持发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岭南文化人才高度集聚的先天优势,制定了打造岭南文化人才高地三年行动方案,以传承、弘扬、活化优秀岭南文化为主线,积极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文化人才,奋力打造新时代岭南文化人才高地,为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荔湾人才力量。
创新政策机制 唱好文化人才发展“重头戏”
荔湾区始终将“打造新时代岭南文化人才高地”作为推动文化人才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注重政策先行,出台岭南文化人才高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及12项配套政策,把文化人才列为荔湾人才发展的重点内容,为引进培育文化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注重资源整合,推动有关部门及街道在文化人才引进、产业项目扶持、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强沟通协作,力促相关单位加强信息对称、强化资源整合,形成推动文化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注重精准扶持,针对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实施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持计划,给予50万元至300万元资助,为本土文化人才(团队)培育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立足本土优势 建好文化人才培育“蓄水池”
荔湾区始终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开发的重要内容,积极培育人才梯队“蓄水池”。抓好队伍建设,扎根岭南文化根脉,绘制非遗文化人才开发路线图,摸清辖内文化人才队伍“家底”,锚定非遗传承、现代传媒、动漫游戏等11支文化人才队伍,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抓好人才培养,以人才队伍能力提升为重点,依托非遗传承基地及非遗工作站,大力开展牙雕、玉雕、广彩等13个非遗项目技能培训,多次选送非遗传承人参加国家、省、市工艺美术培训,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打造本土文化人才摇篮;抓好梯队储备,积极举办各类青少年兴趣培育班,发挥首个广东少儿粤剧团、粤剧艺术博物馆少儿粤剧传承基地等阵地作用,常态化组织青少年参加系统培训、比赛竞演等,早发现、早培养优秀传承人。
夯实平台载体 打造集聚文化人才“强磁场”
荔湾区始终注重发挥重点文化项目、文化创意园区等平台载体作用,积极打造文化人才集聚的“强磁场”。聚焦平台建设,全力建好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建设广州市首个非遗街区、广州市首个生产性非遗集聚区,引入动漫游戏、影视传媒、数字体验等新兴业态,逐步形成珠江西岸创意园区集群及荔湾路、恩宁路、荔枝湾、沙面等文创产业组团,不断增强文化人才磁场效应;聚焦人才引进,以全市首个单列的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纽带,成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广州玉雕协会、区青年非遗传承人协会,吸引各行业文化人才交流合作,大力引进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工作室等20余个大师工作室,成立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家智库,通过“以才引才”积极引进高水平文化人才。
优化服务保障 营造人才发展生态“软环境”
荔湾区始终坚持营造“近悦远来”的聚才氛围,为文化人才的集聚与发展创造更好的“软环境”。完善服务机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机制,区领导带头在春节、中秋等节假日上门走访慰问,了解人才工作生活困难问题,推动各类人才优惠政策落地落实,营造留才爱才良好生态;完善保障举措,围绕人才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关键小事”,出台《广州市荔湾区高层次人才优惠服务实施办法》等人才政策,从A类人才到E类人才分别给予培养资助、安家补贴等,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完善环境建设,打造沙面人才休闲岛、沙面文化人才会客厅等文化人才阵地,为文化人才交流互动提供阵地保障,不定期举办国情研修、作品展览、沙龙联谊等活动,提升文化人才队伍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