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根本遵循。政绩观直接反映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干部履职尽责、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不仅影响干部个人成长,更关系事业发展。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更要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正确把握为党尽责和为民造福的关系。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为党尽责就要为民造福。人民群众满意是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政绩成色如何,群众感受最真切、判断最准确,也最有发言权。现实中,少数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追求轰动效应,追求数字光鲜,把心思和精力用在“造势”上,做出一些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每个岗位都是一副担子,每个职务都是一份责任。要强化政治站位和责任意识,凡事多做应不应该做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只做可不可以做的技术判断,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真正把政绩树到群众心坎上。
实践和时间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政如农功,来不得半点虚功,更经不起瞎折腾。少数领导干部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心存大干快上的冲动,为了捞取政绩资本,不惜过度负债来加快发展,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到头来劳民伤财,引发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例如,近年来一些地方急于上大项目出成绩,试图以个别大项目迅速赶超,轻率决策、仓促上马,结果非但没能“一口吃成胖子”,反倒被所谓的大项目拖入泥潭,给地方经济背负上沉重负担,带来诸多“后遗症”。要创造经得起检验的实绩,就要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尊重客观规律、顺应群众需求,只要是科学可行、符合群众愿望的,就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显功与潜功关系,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攻坚克难,找出新思路新办法,以改革创新精神打开新局面。干事创业既要着眼长远,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急功近利,喊出许多不切实际口号,动辄出台超常规举措。有没有新面貌新气象,并不在于新口号喊得有多响,而在于脚踏实地抓好落实。要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把好的工作蓝图一点点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