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按下2023年的回放键,一串串奋进的坚实脚印、一个个攻坚的高光时刻,见证了全省组织工作的累累硕果——在主题教育的主阵地、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在基层治理的最前沿、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全省组织系统紧紧围绕发展大局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用实干实绩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组工答卷”。红星云推出《组织工作这一年》专栏,我们一起回顾这些精彩!
长沙市:
突出强基固本 坚持守正创新
扎实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长沙市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把强基固本摆在突出位置,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选优训强乡村干部。制定“22条”措施,建立健全备案管理、绩效考核、关怀帮扶等村书记全周期管理制度,逐村动态储备2名以上后备力量,及时调整状态不佳、表现一般的村干部,目前村干部35岁以下占53.4%、大专以上学历占84.7%。突出严管“一肩挑”人员,组织届中村级班子运行分析、财务审计、资格联审和毒品毛发检测,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1个。全面建立乡镇基层党校,每年组织乡村干部观摩赛马、擂台比武,全覆盖轮训乡村干部,市委主要领导带头为乡村干部授课。创新采取比选进入乡镇班子、考录公务员、考核解决事业编制等三种方式打破晋升“天花板”,43名村书记实现“华丽转身”。从市直部门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挂职担任乡镇副书记,选派529名干部驻村帮扶,成功选树省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8个、示范村68个、好支书44名。
外引内培乡村人才。出台“乡村人才8条”,从认定类、补贴类、支持类、鼓励类四个方面制定13个配套办法,认定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120人、新型职业农民2529人、乡村工匠955人,为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提供子女入学、银行贷款等优惠待遇,发放奖补资金超4000万元。建立县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乡村人才制度,推动人才服务窗口下沉至乡镇,在长沙人才APP、“长沙智慧人才导航”设置乡村人才政策申报入口,实现足不出户“一键办理”。发挥“长沙院士一桌菜”的独特优势,创新“院士农业”,建成院士农业工作室17个、院士农业示范基地12个,推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常态化开办田间课堂、农民夜校,举办乡村美食、植保无人机、直播带货等技能竞赛,选派343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培训农民近十万人次,激发各类人才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展才华。
提能增效乡村治理。全面推行片组邻“三长制”,推行“屋场夜话”、“治理一张网”等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模式,实现23.48万名“邻长”联系群众全覆盖,面对面调解矛盾纠纷、掌握困难诉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提供“微服务”45万次,建成美丽宜居村庄1967个。以村干部“常态入户+轮流坐班”机制推动村级组织“去机关化”,压减协助政府工作事项71项、出具证明16项,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上门服务群众。创造性开展“城乡对接、村社互进”行动,组织60对村、社区结对共建,推动土特产进城、城里人进村,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超60%。
郴州市:
实施倍增计划 壮大集体经济
郴州市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持续做好资源、产业、投入文章,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市213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额5.48亿元,相比2021年翻了一番。
西河乡村振兴示范带村——苏仙区栖凤渡镇河头村。
抓资源开发,释放集体经济发展潜力。支持各村依法合理利用本村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用好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由村集体领办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实现村集体增收。全市248个村集体领办合作社260余家,增收1200余万元。盘活闲置资源。对村集体闲置办公用房、学校、旧厂房等资产,通过提质改造、租赁经营等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集体增收。全市660余个村盘活资产1200余处,村集体增收3000余万元。苏仙区白露塘村对集体电站、水厂、停工闲置采石场等资产进行设备更新、提质改造,村集体增收150余万元。共享优势资源。打破村域界限,联村共建、结对发展,推进西河沿线4县52个村联村共建,集中连片开展“唤醒老屋”行动、发展烟稻轮作等产业,村均收入近35万元;宜章县天塘镇全镇21个村投入近1000万元联合建设茶叶基地,每年为21个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推动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匮乏、就地发展困难的村与经济强村共建项目、共享收益,桂阳县将偏远山区的白水瑶族乡丰城村、方元镇中和村,与区位资源较好的龙潭街道拱极村共建标准化仓储物流中心,为每村集体增收6万元以上。
抓产业培育,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建立产业发展与村级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与村集体经济共同发展。以农业产业筑基。依托柑橘、蔬菜、茶叶、生猪和粮食、烤烟“4+2”百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市建成支部农场近250个,村集体增收1300余万元。资兴市坪子村党支部带头租赁农户闲置土地建设黄桃产业基地,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永兴县堡口村支部农场发展千亩烟稻轮作、千亩冰糖橙,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以文旅产业赋能。紧抓承办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契机,推动村集体开发文旅产业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和集体经济。全市38个村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增收360余万元。汝城县沙洲村发展旅游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10余万元。以多元产业提质。全市740余个村利用光伏发电为集体增收3700余万元。桂东县整合1000万元支持集体经济较弱的村联合参股国企风电项目开发,每年为10个边远山村增收80余万元。全市200余个村购买或兴建物业340余处,为村集体增收1600余万元。
永兴县湘阴渡街道堡口村“双千计划”支部农场。
抓投入保障,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动力。多方支持,多方整合,把资金投入变为村集体经济。用好上级资金。全市累计争取中省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431个,每村获扶持资金50万元,全部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增收近1500万元;累计争取中央资金扶持建设红色美丽村庄8个,每村获扶持资金400万元,部分用于支持发展集体经济,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超过48万元。整合帮扶资金。后盾单位帮扶资金集中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全市677个派有驻村工作队的村,后盾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7000余万元,推动村集体增收1800余万元。做强股份资金。采取股份合作、村企合作等形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长。全市有近600个村入股企业400余家、集体分红2200余万元。宜章县廖家湾村入股宜宏庄园和骑田岭农业公司,村集体收入超过40万元。
怀化市:
党建引领五村联创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怀化市按照“地域相近、资源相同、产业相似、文化相亲、优势互补”的原则,在会同县堡子镇探索实施“党建引领、五村联创、整镇推进、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不断总结推广“连村联创、抱团发展”模式。
五村联创联合党委办公场所。
织密组织体系,共聚带奔力量。为解决村级基础不平衡、独立发展能力弱等问题,会同县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在堡子镇将山林相接、首尾相连的黄旗村、胜溪村、茶冲村、上坊村、堡子村组建功能型的五村联创联合党委,覆盖五村274名党员和9953名村民。在联合党委统筹领导下,推动五村争创党建引领示范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区、乡村治理示范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平安乡村示范区,实现联建村“握拳出击”,同向发力。
堡子镇万亩稻油轮作基地。
抱团联动发力,共创发展动能。针对五村资源分散,特色产业单打独斗发展难等问题,联合党委全面整合盘活五村人才力量、特色资源、项目资金等发展要素,推行“党组织+主导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积极找资源、拉项目、引技术、办节会、扩销路,在五村整体统筹推进“柴火手工月饼”“稻油轮作”“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五村培育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农民企业家等100余名,培养柴火月饼生产基地8家、万亩稻油轮作基地、油茶产业5460亩、果蔬基地1000亩,年产值过亿元;建成的堡子稻田公园形成春有万亩油菜花节、夏有荷花艺术文化旅游节、秋有月饼文化旅游节和农民丰收节、冬有传统非遗文化节的乡村旅游胜地,每年有20余万名游客慕名而来,共赏乡村美景,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乡村智理”积分超市。
创新治理方式,共建和美乡村。聚焦人居环境整治,联合党委动员五村党员组建河道管护队、森防巡山队共同守护好万亩青山,并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美村庄行动,实现了五村人居环境“一键美颜”,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聚焦基层社会治理,联合党委率先在五村推行“乡村智理”积分管理,通过搭建数字平台,结合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获取积分,享受物品兑换、集体分红、授信贷款等,以“小积分”撬动了基层“大治理”,目前五村已设立集体积分超市,累计兑换物品6万余元,发放金融信贷800余万元,且在五村先行试点的乡村“智”理平台、积分超市项目亮相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会同县也获评湖南省数字乡村建设综合试点县。聚焦矛盾纠纷排解,通过联合党委统筹调度,五村一体推进“三源共治”,目前五村已化解“三源问题”78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湘西自治州:
扛牢首倡之责
推动乡村振兴在脱贫地区走在前
2023年,湘西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十年巨变为鲜活教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理光芒、实践伟力,持之以恒强班子、夯基础、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学思想激发感恩奋进之志。坚持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湘西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组织党员干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湘西的足迹,用好十八洞村、菖蒲塘村等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深刻感悟人民领袖一以贯之的深厚为民情怀、实干担当精神、务实工作作风。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举办“院坝小讲堂”一万多场次,把湘西州的十年巨变回放给干部群众,以“小故事”解读“大政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土家苗寨,凝聚起齐心协力促振兴的思想合力。
聚贤能汇集尽锐出战之势。选派31名州直优秀年轻干部到重点乡镇挂职,调整不在状态的村支“两委”成员679人、驻村干部256人,调优补强驻村帮扶工作队357支,约谈291人,召回7人。深入实施“乡村育才聚才”行动,推广“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定向培养和引进农村实用人才1.2万余名。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防返贫风险台账,设立防返贫救助保障基金,加大结对帮扶力度,4.6万名党员干部结对联系16.3万户监测对象,实现走访联系全覆盖、监测对象有保障。7398名片长、15323名组长、54773名邻长分层包片联系服务49.4万户城乡居民,通过“为民服务一点通”微信小程序,解决矛盾纠纷、群众诉求等问题27.8万项,真正实现了“有事找邻长,办事上平台”,服务了群众、换得了人心。
强引领彰显振兴发展之为。落实领导联点制度,50名州级领导分别联系1个乡镇、1个重点帮扶村、1个示范创建村,示范带动全州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指导乡村振兴工作,推动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形成上下协同、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以十八洞村引领带动周边村寨整体发展为蓝本,高标准抓好272个重点帮扶村、121个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工作,辐射带动全州村寨联动发展、整体提升,形成“县有示范、乡有典型、村有品牌”的发展态势,选树了11个乡镇、27个村、27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省、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典型。以“书记工程”全面推进集体经济发展,持续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村全部清零,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93.5%,20万元以上的村达51.9%,5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由185个增长至246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村级集体经济成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