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一方小院,几张烤桌,空气中飘来烤鸡的香气。
春节期间,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的鹊凰山庄住满了前来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游玩的人。到了饭点,山庄的主人夏明月和顾客闲聊起来。春日的暖阳,炭火的热气,映得夏明月脸上红彤彤的。夏明月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自2014年返乡创业以来,她的生活也像这般红火了起来。
当过幼儿教师、开过服装店的夏明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一头扎进旅游业。十年前,她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回老家盖栋房子,供夏日避暑。2014年10月,正值她修建房屋时,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南川区林木良种场建设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这是全国首个喀斯特生态公园,而公园距离夏明月老家只有3公里。
“商机来了!”夏明月立即决定将房屋建造为一家农家乐,方便游客食宿。
农家乐的员工,就从当地的村民中招聘;食材,大部分就取自村民自家种养的农副产品。
土鸡、玉米、豆类、蜂蜜……这些由乡间山水孕育,带有原生之美的农产品被端上餐桌,让久在城市喧嚣中的游客眼前一亮,也让当地村民的钱袋子渐渐鼓起来。
一如山庄名字的寓意——一只大山深处的喜鹊也可以变成金凤凰,如今,夏明月正带领着30多位当地的村民增收致富,向更辽阔的天地振翅飞翔。
和夏明月一样,山王坪镇的很多居民都是通过从事文旅产业走上致富路的。据了解,依托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开办的农家乐约有60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为当地村民拓宽了就业途径,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2017年,一张由南川区摄影师汪新拍摄的“平分秋色”的照片走红网络。图片上,一条蜿蜒的山路将画面一分为二,橙黄与碧绿分别填满画布的两侧,形成“一半秋天一半春天”的独特景色。这一年的秋天,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排队进园的车辆从公园门口一直延伸到十公里以外。
春秋同框的绝美景色让一波又一波的游客赞叹不已。但这个精妙的组合,却是无心之举。
原南川区林木良种场高级工程师张德模向我讲起了这幅景色的缘起。公园所在的地方曾是石漠化的重灾区,上世纪80年代初,南川区按照“生态互补、适地适树”的原则,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了柳杉、水杉等适宜的品种。
那时,交通不便,即使是在凛冽的寒风里,种树的工人都要背着40公斤的树苗上山栽种。前辈们在深一脚、浅一脚的坚韧中,开启了这片土地植树造林的故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三十多年后,曾经的荒坡已变成树荫掩映的茂密森林,一万亩的土地上,“长”出了8000亩的林木。柳杉常年为绿色,而水杉到了每年的十月下旬便会变为橙黄色。风过树林之时,两种色彩交织出的动人旋律,是大自然对人们竭力保护生态的赞许和回馈。
林海涛涛,万物交响。如今,当游客置身公园里,沿着观光步道便可以观高山湖泊,赏生态石林,品味神秘壮观的喀斯特奇特景色。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游览的步道竟是人“喊”出来的。
2014年左右,这里还只是一片野蛮生长的森林。林中,众多形态各异的石林、石峰、石笋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掩映在自然植被里,形成石在林下,树在石上的特色石林景观。
公园景区运营负责人简腊强回忆,要想把森林变为景区,第一步便是要在杂草丛生的林木中,勘探出一条适合观光,有旅游价值的步道。这条步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好走,即使是老弱的游客也能顺利通行;二是有趣,能在景点之间形成游览的闭环。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直到现在,一些“探路”的惊险时刻还存留在简腊强脑海里:有时手、脸被草丛中的刺划破,留下道道血迹;有时需要跨越路面狭窄的悬崖峭壁,稍有不慎便会跌落山崖……勘探线路通常需要两三人配合,一人走在前,将勘查好的线路做上标记,然后在山上向剩余两人喊话、指引:“往左走!看到一块比较大的石头后往上走!”山下两人带上镰刀等工具,根据引导,开辟出一条较为明显的路出来。在对讲机并不普及的当年,公园的建设者们就是在这样的一喊一应中坚定了脚步和方向。
世上本没有路,有了探路者,也便有了路。
2021年,地方国企重庆市南川区城投公司加入了山王坪景区的旅游开发工作,对其进行了两年多的闭园打造,在基础设施、服务配备等诸多方面对公园进行了提档升级。从前公园里的老旧房屋都换了崭新的面貌,公园中的观光车道也从以前的4.5米宽拓展到5米宽,让出行更加安全。景区相关人员介绍,2023年11月16日,南川区召开山王坪片区康养项目开发建设启动大会,打造山王坪片区为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龙头阵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四十年前的耕耘播种,在今天有了回响。
一片森林的种植,为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变。人们在对森林的保护和养育中,又谱写了更多“点绿成金”的故事,在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中,我看到了二者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