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过去一年,江门新会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跃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0位,连续12年争先进位,预计全区经济总量历史性突破千亿大关;上榜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排行榜,1镇8村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连续三年在全市平安建设考评中排名第一,成为江门市唯一获颁授广东省“平安鼎”的单位……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发展日益均衡,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这是新会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担当有为、共同创造的历史性成就。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成就催人奋进。2024年是中共新会支部成立100周年,也是新会党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新会将把全区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持续发挥组织、干部、人才工作这“三驾马车”驱动力,为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高水平建设“一园三中心”,高质量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新会标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疍家人世代以打鱼捉虾过活,村党组织搭建这个‘富民工坊’既可解决休渔期渔民的生计问题,又维护了勤劳质朴的村风民风,真的很好,家门口就能灵活就业了。”西盛村村民谭先生口中的“富民工坊”,是会城街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牵头搭建的“街道+村集体+企业+村民”合作平台,可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资源链接等服务。
去年以来,新会围绕“百千万工程”,大力实施强镇富民兴村“十大行动”,推动“五个一百”共建行动,新成立党建引领强村富民公司13家、富民工坊55家,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积极探索“村组联营”合作模式,推动行政村、村民小组抱团发展。
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去年新会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5个村落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8条村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特别是开展“领航夯基”党建特色项目争创活动,“小积分”激发乡村治理“大活力”成为全省唯一入选2023年全国农村改革典型案例,并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获评全国组织系统年度信息报送先进单位。
新兴领域党建攻坚也持续铺开,去年新会新成立两新党组织51个,陈皮、大鳌对虾等产业链党建深入推进——陈皮全产业链产值超230亿元,连续两年霸榜“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第一位;南美白对虾全产业链产值超30亿元,大鳌镇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强镇。
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书记工程”,新会打造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元共建工程,大力推进警网融合基层治理模式,推动党建、治理、服务等各类网格“多网融合”。此外,成立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中心,开展“九个一”暖“新”行动,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
新会还印发《关于动员全区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的倡议书》《关于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绿美新会生态建设的倡议书》等,推动全区党员干部在“百千万工程”、绿美新会生态建设、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和防风防汛、应急处突等关键时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围绕“服务企业提质年”,新会创新打造“党建服务链”机关党建品牌,开展政企党组织联建“十百千”行动,推动党员干部深入企业一线跑腿服务,为企业解决诉求2433条,推动“不见面审批”“交地即动工”成为常态。
锻造敢闯敢试的高素质新会铁军
2023年,新会招商成绩亮眼,创下六个“历史新高”——引进项目数量、项目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等均取得全市第一的佳绩。这是28支招商队伍“群狼出战”,实施全员全产业链招商打下的坚实基础:全年举办大中型招商推介活动15场,对接企业超10000家次,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8个,引进项目计划总投资超600亿元。
为政之要,发展之本,莫先于用人。新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实“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要求,鲜明树立“沙场选将、实干为先”的用人导向,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绿美新会生态建设等工作一线提拔重用干部70多人次、晋升职级120多人次,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实施“正面考评”和“末尾跟踪评估”,激励干部对标赶超、奋勇争先,坚决调整不担当、不作为、“躺平式”“侧卧式”等状态不佳的干部。
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全线贯通,新会区将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区位交通实现历史性提升的同时,面临的区域竞争也必将“白热化”。牢牢把握“大桥经济”重大历史机遇,新会正抢抓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江经济合作区、粤港新型工业化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等重要发展时机,加快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机者如神,难遇易失。一方面,新会深入实施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计划,制定《新会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专题培训方案》,分层分级举办专题培训班12期,精准培训干部870多人次,进一步提升干部开“顶风船”的能力。
另一方面,新会健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新一轮优秀年轻干部专题调研,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招录急需紧缺岗位公务员137人。同时,出台及时奖励工作指引,深化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拓展活动,营造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
面对当前的大机遇、大发展、大突破,新会打造了古兜大会战学习教育基地,弘扬前辈们古兜办电、围垦造田的战天斗地、敢为人先的艰苦奋斗精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以干部敢为带领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建设大湾区西翼高水平人才高地
近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23年度“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项目评审结果,由江门双碳实验室牵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申报的“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成功获批。
目前,双碳实验室累计吸引高水平科研团队人员80余人,获批省级以上项目22项、资金支持1590万元。联合实验室将通过引进与培养一批“双碳”创新创业人才,加快成果落地转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建设大湾区西翼高水平人才高地,新会始终整体谋划、系统推进。
去年,新会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出台实施“葵乡人才十条”,在人才引进、人才自主培养、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创新创造等方面加大政策保障和激励力度,新增各类人才2万多人,人才总量突破15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农村人才、宣传思想文化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科技人才、华侨华人(含港澳台)人才7支人才队伍新增数量居全市首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底座进一步做强。
筑巢引凤,聚才引智。新会大力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去年新增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级博士工作站各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5家。同时,加强人才政治引领,落实领导联系人才制度,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在全市率先开展人才签注线上预约办理服务,持续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
深入落实“百千万工程”,新会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促进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提升乡镇学校师资水平。此外,重点引育农村乡土专家等紧缺人才,力争“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增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1.36万人、农村人才不少于2.4万人。
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新会正深化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线上预约”“送证上门”等便民举措,持续拓展“跨域通办”服务事项,落实港澳居民免试换领内地驾驶证,促进“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持续推动大湾区人才发展深度融合和创新要素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