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后汉书》中有一个刘宽让牛的故事。刘宽是东汉名臣。有一次,他乘牛车外出,遇见一个丢了牛的人。那人仔细打量刘宽的牛车,硬说这牛就是他丢失的牛。刘宽默默不言,随即下车,徒步回家。过了一阵子,那丢失牛的人在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牛,送还了刘宽的牛,并叩头谢罪说:“我很羞惭,愧对长者,情愿接受处罚。”刘宽和颜悦色地说:“世上本来就有很多东西外形相似,很容易认错。你已经把牛送回来了,我还有什么可处罚的呢?”众人都称赞刘宽不与人计较的胸怀。
刘宽为官正如其名,尚宽简,不以严刑峻法施加于民。他认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如果对犯法之人,只是用刑罚处置,而不加以教育,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道德观,不知何为耻何为荣,因此刘宽为官,“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东汉还有一个卓茂让马的故事,其情节与刘宽让牛差不多。卓茂是东汉开国大臣,辅佐刘秀中兴汉室,名列云台三十二将,功勋卓著。卓茂性情宽厚,仁义待人,与乡里故旧友爱,即使日后发达,也待之如初。有次,卓茂骑马出门,有人说那马是他的,卓茂问他:“你什么时候丢的?”这人回答:“一个月前。”这匹马陪伴卓茂几年了,他明知这人认错了,还是把马给了他,并说:“如果不是你的马,请把它还到丞相府。”由此可知,这时卓茂已经贵为丞相了。过几天,那人找到了丢失的马,将马还给了卓茂,并表示歉意,卓茂不予计较,原谅了他。
无独有偶,史书上还记载了一个直不疑让金的故事。直不疑在汉文帝时曾任侍从官。有一段时间,他和姓张与姓李的两名侍从官同住在一个房间。张某突然得知母亲生病了,匆匆忙忙地拿了一袋金子回家探望。不久后,李某发现自己少了一袋金子,便认定是直不疑偷的。李某愤怒地训了直不疑一顿,并要他归还金子。直不疑料想应该是张某在匆忙之中拿错了,但他并没有辩解,而是一声不响地接受了责备,还自垫了一袋金子。没过几天,张某从家中回来,给了李某一袋金子,说是自己匆忙中拿错了,请他原谅。李某一时愣住了,马上找到直不疑,为自己的鲁莽和不实猜测道歉。直不疑却很大度地说:“没关系,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直不疑的事情被传开了,远近的人都称赞他的美德。后来,直不疑在仕途上屡有进步,官至御史大夫。
让牛让马与让金的故事之所以载入史册并流传至今,因为他们有得理也让人的胸怀,有受到委屈也让人的胸怀,有受到羞辱也让人的胸怀。
胸怀如海人自贵。一个人的胸怀能包容多少人,就能赢得多少人。(蒋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