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发展

新春走基层 | 鏖战32小时

时间:2024-02-05 文章来源:七一网 作者:佚名

  

  

  1月29日19时10分,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站前2标铜梁站四线道岔大桥现浇梁顺利完成浇筑,一段宽阔平整的梁面在丘陵荒坡间赫然成型。

  这是由80多名工人、30余名技术人员连续鏖战32个小时的成果。

  四线道岔大桥现浇梁为双线变四线连续梁,长128米,高3.05米,最大宽度19.05米,位于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架梁通道的“咽喉”位置,它的浇筑完成对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的建设具有重要节点意义,标志着架梁通道将进一步打通,重庆段471孔箱梁可以通过它分别向重庆和成都方向架设。

  1月29日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四线道岔大桥现浇梁浇筑现场,看到了参建人员春节前奋战建设一线的火热场景,也感受到成渝中线高铁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泵送、振捣、收面……当记者踏上7米高的梯笼,一步一步来到梁面时,臂长56米的泵机、40余名工人和20多名技术人员正在现场作业。

  混凝土浇筑要求连续、均匀,一旦开始浇筑,就不能停下来。浇筑梁面的混凝土标号大,凝固时间短,泵送至浇筑部位后,工人必须马上振捣、收面,才能保证浇筑质量,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浇筑点位大约有10名工人在配合作业,有负责提振捣器的,有负责振捣的,有负责抹平混凝土的,有负责收面的,有负责密实混凝土表面的,大家各司其职,配合十分默契。

  除了上部结构的浇筑,下部结构的工人们也在同步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混凝土会引起整体结构的震动,可能会造成螺丝松动,因此,工人们还要完成一项关键任务,对松动的螺丝进行加固。

  浇筑期间,工人聂林带着另外8名工人,在下部结构狭窄的空间里排查了上万颗螺丝,确保了整体结构的稳固。

  工人们进行浇筑时,技术人员一直在旁站,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督。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成钘鑫就是其中之一。

  从上午到下午,施工现场一直能看到成钘鑫的身影。他搬着水准仪不停移动,仔细检查混凝土浇筑后的标高和强度,脚边放着他的工具箱、工具包和记录本,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

  看到这个“95后”小伙子小心翼翼地挪动身体时,记者才知道他的腰部还带着伤,大家都想让他休息一下,但他不愿意。梁面预埋件多,成钘鑫从支架搭设、模板安装到钢筋绑扎再到混凝土浇筑全程参与,非常清楚每个环节的细节,在工程最关键的时候离开岗位,他不放心。

  同样不放心的还有试验室主任徐文学。

  徐文学才新婚不久,刚结婚就带着妻子从青海省海东市赶回施工现场,就是为了完成混凝土的搅拌验收工作。

  工人们还能两班倒,技术人员往往不能离开岗位。自从1月28日11时18分开始浇筑后,所有技术人员几乎没怎么合过眼,一直在各个点位上进行监测。

  成渝中线高铁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对于跑道的结构设计、施工精度等有着极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必须紧盯每一个环节,筑好一条‘安全跑道’。”中铁四局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站前2标铜梁制梁场总工程师杨博说。

  作为项目承建方,中铁四局从各个项目组调配了精兵强将到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站前2标项目。为确保此次浇筑万无一失,项目部多次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和技术交流会,对施工过程所有环节都进行了规划,并对全体参建人员进行了详细分工。

  “本来以为最难的是1月28日晚上的连续施工,没想到晚上的施工格外顺利,到了后半夜甚至越干越顺。”项目部综合办公室主任李琦说。

  晚上的施工条件比白天差,电工陈文权负责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管理,他和大家一起奋战了一个通宵。夜晚温度低,山间雾气大、风大,呼啸的寒风伴随着作业轰鸣,浓浓的雾气在工人的安全帽上凝结成水珠,顺着帽檐不停滴下来。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人和技术人员互相支持,一起攻克了低温对高标号混凝土影响较大、浇筑时间紧张等难题。

  工人之间的配合,技术人员之间的配合,项目方与施工方之间的配合,提前完成了四线道岔大桥现浇梁1856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完成后,李琦回到施工现场,拍摄了一段视频,漆黑的山间,刚刚浇筑完成的梁面在灯光的照耀下非常明亮。回想起白天热火朝天的场景,李琦很是感慨:“这段梁面才100多米长,整个成渝中线高铁正线有292公里,每一段都凝结了无数人的努力。”

  这些工人来自天南海北,他们用一双双手,稳稳托起了“中国速度”。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44450.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