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2024年的降雪让大兴安岭林区显得格外安静。在阿里河森工公司林木种苗中心,50岁的王翠丽轻轻抚摸着苍劲挺拔的西伯利亚红松,凝视着眼前这一片苍翠,骄傲、欢喜、爱惜……所有的情感涌上心头,那是一名林业人最质朴的爱。
西伯利亚红松,它的故乡在俄罗斯,能够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扎根生长,这是个奇迹。这份奇迹中饱含着王翠丽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她奉献出的最美好年华。
王翠丽是内蒙古森工集团阿里河森工公司林木种苗中心副主任兼西伯利亚红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副主任,更是一位营林工程正高级工程师。从事种苗工作30余年,多次获得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林业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这些荣光的背后是她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守和执着。
长期以来,大兴安岭的树种单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林业工作者。增加树种数量,优化林木结构,丰富林木种质资源,这是很多有识之士探索研究的课题。2005年,王翠丽接任西伯利亚红松技术员。当时嫁接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很低,为了找到原因,她暗下决心:豁出去干,付出所有时间和精力搞研究!
西伯利亚红松第一次开花是王翠丽最激动也是最害怕的一次经历。当时,瘦弱的她顶着大风,爬上了6米多高的梯子给大树授粉,下来后她尽管双腿发软,还嘴硬道:“不恐高了!”王翠丽“女汉子”的外号越传越远。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是这样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得当年西伯利亚红松嫁接成活率高达99%以上,生长量提高了2倍,第二年保存率达到了94%。王翠丽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东北林业大学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工作中的苦与累对于王翠丽来说,不值得一提,但是12年前的初夏之交,那是她作为女儿最心酸的记忆。父亲被蜱虫咬伤,高烧持续不退,但是嫁接工作已经开始,又是紧要关头,她必须坚守。无奈之下,她含泪将高烧的父亲送上了火车独自去外地治疗。事后医生说,幸亏去得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即使承受着如此大的压力,她当时只字未提……只是每每想起,都会偷偷落泪。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伟大事业成于实干。在王翠丽和林业人多年努力下,实现了西伯利亚红松在阿里河的子代繁育,引种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西伯利亚红松相关技术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推广,共培育西伯利亚红松实生苗1560余万株、嫁接苗13.5万株,营造林20万余亩。同时,王翠丽更是为成功引种西伯利亚红松、建立国家级种质资源库作出了重要贡献。
生命只有奋斗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西伯利亚红松浑身都是宝,能改善林木结构,丰富树种组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可观,如果存量多了,取出来的就是金山银山呀!”展望西伯利亚红松带来的美好前景,王翠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李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