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
作为深圳唯一拥有大片农村的区域,深圳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主阵地。近年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引领主体变强,让党组织、班子和组织层面更加有力;创新党建引领方式,以擂茶会、文化下乡等举措凝聚基层自治力量,持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和树立一批乡村治理典型,促进乡村治理工作有效提升。
田园游“出圈”
“头雁”带动夯实乡村治理基石
元旦假期,笔者走进明热村走访,发现村里环境优美,不少外地游客自驾前来观光旅游。
“合作区温泉是纯天然的,这种温泉资源比较少见,我们引导村民借用这些资源开设家庭式农家乐,带来更丰富的旅游体验,也给村民带来额外的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叶木桦介绍,村里正在规划打造民宿集群,壮大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建强基层党组织,是提升乡村核心竞争力的源头活水。
“换届以来,我们注重队伍成员年轻化、学历化,吸引外面有想法的青年回来参选,通过‘头雁’带动整体提升。”叶木桦说。
为提升乡村治理的“硬件配套”,近年来,在深圳市委组织部和各兄弟区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汕“1+4+6”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建成、功能不断优化,有效夯实了合作区基层党群服务阵地。
基层组织战斗力是乡村治理的关键。深汕在鹅埠镇上北村、赤石镇新城村、鲘门镇民安村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专项整顿;以大安村红色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为契机,实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行动;探索村干部专业化管理,将村干部绩效与参与乡村振兴、土地整备工作成效挂钩;31名驻镇帮镇扶村干部和85名选调生先后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充分发挥7批次70名中青班学员“智囊团”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同时实施“共产党员户”挂牌亮身份行动,对757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积分管理;常态化、动态化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组建3279人的志愿者队伍,推动乡村治理走深走实。
“擂茶会”火了
创新举措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近日,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新里村格外热闹,一场“擂茶话乡情齐心促发展”党建主题擂茶会举行,现场设置擂茶,村民一起动手制作、品尝擂茶,拉近距离、凝聚合力,共同推动新里村建设发展。工作人员还借此机会介绍合作区最新发展情况,向村民宣传医保、食品安全、垃圾分类、反诈骗等知识,气氛热烈。
这成为深汕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路子的一个案例。
如何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深汕结合实际创新“普直联”、擂茶会、文化下乡等举措,打造居民乐于参与的治理平台和活动品牌。
在“普直联”方面,深汕实现4个镇都有区领导联系,39个村(社区)都有区属单位联系,全区所有群众都有党员干部联系,为土地整备、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织密织牢联系服务网,压实镇村党组织责任,建立“镇村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制度,分层分级解决民生“急难愁盼”问题。
擂茶是一种深汕地区广受群众欢迎的特色美食,也是一种传统习俗、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纽带。
红泉村擂茶“普法”共建和谐新乡里、新园村共品擂茶打开“心”窗说亮话、民生村擂茶“科普”增添生活幸福感、洛坑村擂茶晚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23年以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各级党组织以擂茶会为载体,搭建群众议事新平台,为群众排忧解难,推动擂茶会模式凝聚群众价值共识,走好乡村善治之路。初步统计,深汕通过擂茶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27件,化解率达96.2%。
“大家喝着擂茶,聊着聊着就吐露了很多揪心事、烦心事。”朝面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友东借助擂茶会收集“难题库”,将难题分给村里的党员和干部,逐项“解题销号”,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与此同时,深汕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消防救援大队民新小型站、深汕西会展中心、桃花源艺术村、鹭月岛、天子山农业公园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文化下乡”“深汕星期四”“我们的节日”“公益电影下乡”“深汕读书月”等各类区级文艺文化活动500余场,加大宣传教育、典型示范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出“天选打band人”深汕青年音乐节系列活动,以“音乐+旅游”深汕文旅出圈新模式,激活深汕特色文化资源,以“文带旅”形式促进深汕文化氛围多元融合,也大大提高了镇村干部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热情和能力。
日前,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公布,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红罗畲族村和鲘门镇百安村成功入选,这是该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成效所在,也开启了乡村治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