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1月5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重庆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在梁平区召开,吹响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筑牢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乡村底色”的集结号。
2003年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主持推动下,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多年来,浙江一以贯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千万工程”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千万工程”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他山之石如何攻“渝”?
“千万工程”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手,不断扩展到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村治理等领域,深刻重塑了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建设美丽家园的“生态工程”。“千万工程”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将村庄整治和建设绿色家园结合起来,全域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深刻重塑了浙江农村人居环境。
鼓起农民腰包的“增收工程”。浙江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实施“千万工程”全过程各阶段,深度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有效带动休闲旅游、养生养老、文化创意、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重塑城乡关系的“共富工程”。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和规划,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带动形成了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改进乡村治理的“平安工程”。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注重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之路,先后形成新时代“枫桥经验”“余村经验”等各具特点的乡村治理方法,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
总而言之,“千万工程”创造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范例,是顺民意、惠民生、得民心的德政工程、幸福工程。
为什么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为其蕴含的理念方法具有普遍意义,比如:
“民呼我为”的施政理念。“千万工程”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做起,以“小切口”撬动农村大变革,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如磐初心。
目前,重庆全市乡村户籍人口占比将近50%,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多,筑牢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乡村底色,就是要尊重农民意愿,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城市和乡村都是人类的家园。浙江在推进“千万工程”时,坚持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一起抓,全景式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市与农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乡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比较突出,统筹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打通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通道是一个大课题。
从实际出发的务实作风。“千万工程”立足农村区域差异性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根据山区、平原、海岛等不同的地形地貌,分类确定村庄的发展方向,因村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紧密结合重庆市情特点、区域特征和发展现状,“一县一策”为山区库区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和政策工具箱,加快探索一条符合重庆实际的乡村可持续发展科学路径。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20余年来,浙江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一整套的工作推进机制,以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钉钉子”精神把美好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仅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就涉及20多个部门,需要进一步优化组织领导体制,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在久久为功中积小胜为大胜。
如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这个“他山之石”,塑造巴渝和美乡村“金名片”?不妨从四个方面着力:
大兴调查研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用118天跑遍11个地市,25个县(市、区),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正是因为摸清了农民的痛点和关切,“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才得到广大农民衷心拥护和支持。
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首先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落实好“四下基层”制度,多到田间地头、院坝村落了解真问题、真解决问题,集中力量抓好办实一批农民可感可及的实事,做到“办好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注重示范带动,抓点带面促进全市乡村面貌整体提升。推进实施千个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全域全面开展巴渝和美乡村达标创建,树立标杆、打造样板,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万马奔腾促振兴”的生动局面。
开展示范村创建,需要尽快明确创建标准,发挥标准的“指挥棒”作用,加快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机制,通过“点”上的差异化打造、特质化发展,引领“面”上的全域化提升。
当然,开展示范创建,要杜绝“垒大户”“堆盆景”,更不能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是要以点带面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
加强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像规划城市一样规划农村,统筹区县、乡镇和村庄布局,合理确定乡村建设内容和边界,实现乡村规划管理全域全要素全覆盖,保障城乡可持续发展。
重庆正在推进的农村路、水、电、通讯、物流“五网”建设和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都是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实事,目的是逐步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需要提醒的是,各地发展基础不同、自身条件各异,应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防止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拆建、大开发。
突出农民主体,凝聚各方力量合力建设大美乡村。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开发建设。
还要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的作用,用好督查考核、赛马比拼等机制,引导各级有关部门加强组织、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还应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开展好“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支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和艺术家等各类专家下乡服务,合力交出巴渝和美乡村建设高分报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千万工程”描绘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动人画卷,诠释了怎样建设乡村、建设什么样的乡村的历史课题,必将指引更多乡村迈向振兴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