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时评

别让乡土人才埋没于“乡土”之中

时间:2024-01-06 文章来源: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健全完善乡土人才“引育管用”机制,补齐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让这支“养得起、用得上、留得住”的“自家”人才队伍破“土”而出“响”起来、“香”起来,可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挖土识才”,让乡土人才聚起来。所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地方想要发展,乡村想要振兴,必然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但部分地区只要提到人才的挖掘和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光聚集的是“重金引才”“贪大求洋”,忽视了对乡土人才的挖掘、培养,导致拥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被埋没于乡村。然而,“乡土人才是农村第一资源”,“识才之眼”应聚焦到土生土长的“自家人”身上。要建立健全识才机制,强化政策激励、完善保障措施,搭建联络平台,把乡村“潜藏”的具有一技之长的种养能手、能工巧匠、乡村科技人员、非遗传承人、乡土艺人等优秀实用人才挖掘出来,精准分类认定,让乡土人才“有名有份”。要深入实施乡土人才回归计划、干部规划家乡等行动,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扶措施、指导服务和能力培训,打好“乡愁牌”,将外出的“能人”吸引回来,扎根家乡、创业家乡、造福家乡,带动更多人才、技术和资本回流。

  “破土而出”,让乡土人才响起来。人才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智力引擎。现如今,部分地区存在“外来人才门庭若市,乡土人才无人问津”的“怪象”,存有乡土人才文化水平低、影响力不足、技术落后的“刻板印象”,成为制约乡土人才破土而出的“隐形障碍”。对此,我们要树立“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观念,大力培育当地乡土人才,激活乡土人才力量。搭建农村实用培训平台,邀请高校院所教授、行业部门专家、致富带头人等组建“乡土人才师资库”,邀请技术专家下乡指导,全方位提升乡土人才在生产技术、经营本领等方面的能力素质。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技艺传承人、产业发展人,充分发挥典型作用,让“先富带动后富”并给予相应的表彰,同时,择优选配一部分“有号召力、有能力”的人才进村委班子或担任名誉村长,扩大乡土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归属感,真正让乡土人才的名声“响起来”。

  “安土乐业”,让乡村人才留下来。乡土人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十分熟悉当地农村的风俗人情、地理资源、时令季节、生产习惯,他们具备一定的农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农业实践经验比较丰富,有能力带领一方群众增收致富,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现如今,乡村青壮劳力普遍外出务工,“学成”的知识分子不愿回乡,老幼妇孺病残留守在家是乡村的“特色”,乡土人才外流成为了乡村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留住“自家人”,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要主动跟踪服务好乡土人才,建立健全县(市)-乡(镇)-村(社区)三级结对体系,由县(市)级领导重点包、乡(镇)级班子成员普遍联、村居干部全覆盖,定期“问、访、帮”,在乡土人才项目落实、政策兑现、困难解决上做好跟踪服务,优化人才发展生态,重点扶持助力乡村发展的“乡土人才”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乡土人才在家乡待得安心、干得用心。

  王张垚(大理市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1/3/4368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