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文化

民丰县党史部门聚焦“八一八”引水工程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时间:2023-12-31 文章来源:新疆党建网 作者:佚名

  1966年8月18日,民丰人民依靠一把铁锨一双手、一把大锤一杆钎、一盏油灯一只桶,全县1.8万人轮番上阵,历时五年,在海拔2000多米的岩石峭壁中凿山引水,开凿出一条长5.67公里、宽2米、高2米的人工隧道和33公里明渠,解决了民丰县水少抗旱、水多防洪的“旱涝两难”局面,孕育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愚公移山、无私奉献”为精髓的“八一八”精神。

  民丰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所聚焦“八一八”引水工程,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打造红色线路、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挖掘“八一八”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奋力建设美丽民丰的强大合力。

  一、挖掘红色资源。坚持在持续深入挖掘上下功夫,在挖掘内涵上下功夫。近日,和田地委党史地方志研究所与民丰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所干部一同深入民丰县“八一八”引水工程遗址遗存,从渠首大坝到隧道洞口,从明渠到暗渠,从工程部指挥部到住宿的地窝子,实地了解工程历史情况,拍摄资源照片100余幅,并召开座谈会,深入交流研讨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民丰县“八一八”生命工程简介

  

  新建后的民丰县“八一八”渠首

  二、讲好红色故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传统是最好的营养剂。2011年出版的《凿通昆仑引清泉》一书以纪实文学的手法,真实生动记述了民丰人民在昆仑山深处找水、开凿隧道、引水到平原的艰辛历史过程。民丰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所以该书为载体,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将该书发送至各乡镇、各单位,不断扩大读者范围、提升影响。将“八一八”精神作为县委党校重要教育教学资源,纳入党员干部教育重要内容,让红色故事进入校园、进入社区、进机关、进军营,让红色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1967年民工在清理洞内挖出的大石头

  

  

  

  

  

  

  

  2011年出版的凿通昆仑引清泉

  三、打造红色线路。坚持把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产业,民丰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所会同文旅局,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出发点,推动红色景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了“康赛电站工业遗迹-“八一八”工程遗址-尼雅水利枢纽工程”红色旅游路线,组织人员拍摄“八一八”记录片,进一步增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渲染力和感染力。每年到此旅游的人数多达3500余人次。

  

  技术人员勘测“八一八”引水渠线路

  

  

  

  

  

  

  1994年建成的民丰县康赛电站

  四、筹建红色展馆。民丰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所会同宣传部、文旅局、发改委等部门,争取文化润疆项目资金,申报民丰县“八一八”工程纪念馆建设项目,持续收集更加详实的历史资料,打造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缅怀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此外,在新建成的尼雅博物馆内,专门设置“八一八”工程主题展馆,展出面积约3000平方米,占整个博物馆总面积的17%。

  五、传承红色基因。民丰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所会同宣传部、农水局等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联络当年参与工程的决策者、建设者。现在看守闸口的吐逊江·麦麦提敏,就是为“八一八”引水工程献出生命的三位英雄之一麦麦提敏﹒伊敏的儿子。我们与吐逊江·麦麦提敏深入交流,记录口述史,做好回忆录,持续收集整理工程建设中的史料,让后辈牢记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铭记先辈们用血与汗铸造的伟大精神和丰功伟业,使“八一八”精神世代传承、弘扬、发展。全县各单位党组织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干部到“八一八”水利工程进行党性教育、开展党性锻炼,今年以来共开展活动70余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1450余人。下一步工作中,民丰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所将梳理总结好的经验作法,拓展工作思路,继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1966年8月18日水利工地召开誓师动员大会

  

  

  

  

  

  

  

  

  

  1971年2月21日《新疆日报》报道民丰县“八一八”工程


原文链接:https://www.xjkunlun.cn/dswx/gzdt/18427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