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玉树州坚持“抓思想建设强组织引领、抓队伍建设强堡垒带动、抓产业发展强经济支撑、抓生态环保强绿色守护、抓乡村治理强和谐稳定”的“五抓五强”思路,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抓思想建设,强组织引领
坚持将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作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结合实际,持续在理论学习、宣传引导等方面想办法、找载体、出成效。针对全州1.3万农牧民党员汉语文化程度不高,居住分散,理论学习能力较弱的实际,积极探索马背宣讲团、初心课堂、强村讲堂等载体,特别是结合主题教育打造“强村导师团”,全面构建以“宣讲+培训”的“辅导式”理论学习形式,推动全州农牧民党员扎实学习、学懂弄通。实践中,坚持“以受众确定形式”,针对不识字农牧民党员打造“流动讲堂”,提供上门辅导式的理论宣讲;针对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党务工作者等,打造“固定讲堂”,开展定期培训,推动理论学习持续纵深有效。与此同时,加强对农牧民群众的思想引导,用群众身边的榜样温润民风,用鲜活的案例教化文明。抓实文明宣教活动和“文明公约”进村活动,经常性开展“文明村寺、文明家庭”“玉树好人”“最美邻里”评选活动,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58个。“等靠要”思想和“出门嫌远、打工怕累、创业怕赔”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千余名农牧民群众化身“专业工人”在江苏建湖县安身立业。玉树广大农牧民群众以文明、理性、淳朴、奋进的新形象在乡风文明中焕发光彩。
抓班子队伍建设,强堡垒带动
紧紧围绕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这个“关键”,针对“领头羊”和“班子成员”两个群体,探索建立“选拔退出、后备培养、能力提升、激励问责”全链条管理机制,村“两委”干部专职化培养管理机制,推动1800多位后备干部入库跟岗,村干部配备实现从“无”到“有”再到“优”的转变。“玉树基层治理学院”累计为258个村党组织输送村干部,年轻化、知识型村干部占比提升近42%;村(社区)“一肩挑”人员事业岗位管理试点工作,全面打通村支部书记晋升入编通道。党校+职校的培养模式,蹚出校地之间“知识型、能力型”乡村人才培养新路径;村干部“蓄水池”工程,针对性培养“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两个领域的村干部大专生70余人;622名返乡大学生依托“一村一助理”机制反哺家乡,大学生村级助理员活跃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258个党支部阵地因时而变,打造成为党员群众的活动中心、办事中心、议事中心、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扬旗聚心、惠民暖心。
抓产业发展,强经济支撑
村党组织有没有话语权和组织力,关键看能为群众做什么,村集体经济是基层组织功能提升的重要抓手。实践中,玉树州坚持突出村集体经济产业同质化、能人带动力不足、经营管理不善、供给端供给不足和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从产业模式、人才培养、品牌打造、路径探索等多方面发力,258个村集体经济实现从“破零”到“消薄”,先后建成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28个、高原天然牧场1346万亩,农牧生产保障体系全面提升,“靠天养畜”的被动经营方式成为过去。“玉树牦牛”“扎什加羊”列入国家家畜遗传资源名录,曲麻莱县实现全域草场有机认证,“有机、品牌、高端”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建成合作化组织200余个,“家庭牧场”“有机草场”“支部+产业+党员”等做法让牧民享受全产业链增值,近五年来,玉树农牧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0.2%。畜牧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强村带弱村、村企联建、混合经营等符合玉树发展实际的产业模式,让84%的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0万元,实现集体有资产、群众有分红。
抓生态环保,强绿色守护
玉树的生态环境不仅承载着地理坐标上的“海拔高度”,更承载着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高度”。玉树州坚持以“红色信念”推动“绿色发展”,始终把人民满腔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守护生态的行动自觉,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探索开展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治理三年行动,把“白色塑料袋”换成“红色环保袋”,让村庄更洁净、让绿色更厚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从试点到正式设立,农牧民群众成为生态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见证者,近年来,三江源头的生态系统不断得到修复和保护,水资源总量明显增加,草地植被盖度和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11%和30%以上。黑土滩治理区域的植被盖度由治理前不到20%增加到治理后的70%以上。生态环境逐步修复的同时,推动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等特许经营活动有序展开,“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让3万余名牧民“拿着牧鞭挣工资、挎起相机护生态”,23万农牧民享受到生态红利。“野生动物伤害补偿”“禁止外来鱼种放生”等创新做法得到国家层面肯定,三江源头生态美景长存、中华水塔充盈丰沛。
抓乡村治理,强和谐稳定
积极构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自治强基、德治教化、智治赋能”的“一核四治”治理格局。建强“一纵一横”农牧区社会治理网格体系,纵向的治理网格将258个村、21万农牧民全部纳入村级治理网格体系之中;横向的功能网格,引导2万多农牧民群众铺在政策宣讲、文明宣教、纠纷调解等6个功能网格,确保党员铺在网格、群众联在网格、问题化在网格、治理抓在网格,村级事务群众参与度低、村民自治能力不强的问题得到解决。坚持用斗争精神抓常态斗争,常态化推动扫黑除恶工作,有效净化了基层社会风气。140名强村党建指导员成为基层治理的指导者、带动者,“村警+N”平安建设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两委、一办、一所、一中心”成为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全州社会稳定大局持续向好向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