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为进一步加强全省资源环境审计工作,2017年2月,青海省审计厅成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以下简称资环处),专职负责全省资源环境审计工作。
近年来,资环处党支部着力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政治统领、思想引领、书记带领,持续打造“绿色审计先锋党支部”战斗堡垒,坚持实践锻炼、党性淬炼、作风锤炼,持续推动党建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为我省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发挥审计监督保障作用。
立足“学”,筑牢思想根基
资环处党支部牢牢把握审计机关政治属性,把学习政治理论、提升党性修养、解读审计业务作为“必修课”,切实提升思想高度,扎实做到党内政治生活多样化、党内政治氛围庄重化,并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
“组织开展支部书记讲党史、重温入党誓词、分享入党故事等活动,积极参加演讲、征文、讲红色故事等活动,提升支部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精神境界。从严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制度,着力维护党内生活庄重、严肃、规范。同时,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自觉接受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和精神洗礼。”资环处党支部书记、处长李聪说。
廉政纪律是审计工作的“高压线”。李聪告诉记者:“审前压实主体责任开展谈话提醒,审中强化监督严格落实廉政档案、‘一岗双责’等制度,审后及时总结反馈降低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支部从未出现过一起廉政事件。”
一直以来,资环处党支部把讲政治贯穿审计工作的始终,以党建引领审计发展“赋能”,提升党员干部争先进位和打造优秀审计项目意识,强化审计成果运用,不断提高审计业务和党建品牌的“含金量”。
立足“实”,推动品牌建设
为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资环处党支部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探索将党建工作有效融入审计发展的创新工作机制,为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筑牢“红色引擎”。
资环处党支部始终立足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先后开展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省内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项目审计调查及多名市州、省级主管部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聚焦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资金使用、重大工程实施情况,关注相关地区和单位在贯彻执行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责任情况。
“近年来,资环处实施资环审计项目共19项,督促规范管理使用财政资金34.58亿元,针对性提出审计建议132条,推动相关地区修改法规1条,出台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4份,改进内控制度13份,切实为守护‘中华水塔’、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保驾护航。”李聪介绍到。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资环处党支部以争创优秀项目为引领,着力打造审计“精品工程”,组织实施的黄河干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获得“2021年全国优秀审计项目二等奖”,是我省近年来首次获得该荣誉。
立足“优”,树立党员形象
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工程,典型树起来,标杆才能立起来。
“资环处党支部秉承‘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的理念,以党建立心、立德、立魂,以审计业务立志、立言、立行,在审计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党员。”李聪说。
支部党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长期从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工作的马璟扎根在三江源头和昆仑腹地,撰写若干课题和专报揭示和推动解决生态环保中存在的问题。
2017年开展的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项目审计,是马璟参加的第一个大型项目,不懂财务的她被安排对鼠害防治项目开展审计,面对资金大、资料多、专业复杂、缺少经验的困难,回想曾经,她说:“初次接触鼠害治理,连鼢鼠和鼠兔都分不清,为了‘补课’,就在网上查资料,研究了数十篇鼠害防治效果评定论文,全面了解和系统学习相关内容”。通过在摸索中发觉、在实践中掌握、在前进中成长,她完成了从鼠害审计“小白”到“专家”的转变。
支部党员肯干事、能干事。从事审计工作已有十余年的常晓辉,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地投身到审计工作之中。
“作为一线资源环境审计人员,我们要始终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在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生态政策落实、生态环境改善、生态资金安全、生态项目有效实施等重点事项”。谈起工作,常晓辉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
如今,他的足迹遍及全省生态环境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常年奔走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河湖,是全省唯一一名全程参与过历次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的审计人员,担任重大生态项目审计组长和主审14个,注重揭露反映普遍性、多发性问题,同时查出多起典型、重大问题线索。
新征程,资环处“绿色审计先锋党支部”将持续培养锻造堪当重任的“审计铁军”,继续守护好青海这片绿水青山,努力答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审计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