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是脱贫地区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北海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推出《北海市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责任清单、问责清单、激励清单》,以“三张清单”压实各县区和专责部门责任,构建“全市一张网”工作体系,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上台阶、见实效,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成为现实。
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山梓村的大棚种植基地
防返贫守底线
为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现象,北海市推出“首席工单”制,把数据清洗作为市县乡村四级防贫监测信息员的每日“首席工单”,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做到问题数据不过夜。
今年以来,北海市对“三类”监测对象进行全面监测,对约26.2万户农户进行全覆盖走访排查。截至8月底,累计识别防返贫监测对象1188户4645人,并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就业是民生基本盘,让脱贫人口稳得住、能致富,稳岗就业是关键。
北海市用好公益性岗位和就业帮扶车间“两政策”,打通家门、车门、厂门点对点送工“三道门”,深入开展春风行动、送岗下乡、线上线下招聘会及职业技能培训“四服务”,扩大农村人口尤其是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截至8月底,全市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外出务工约2.3万人。
在北海市海城区军屯村扶志家园,公益组织志愿者在教授劳动者做手工
该市还创新建设集就业、托管、照护和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扶志家园”,安置脱贫户和监测户家庭符合条件的残疾劳动力、弱半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全市首批3个试点项目启动,带动一批脱贫劳动力自立自强、持续增收。
“相比于以前政策性补贴‘一兜了之’的短板,我们开发‘扶志家园’,让这些残疾劳动力、弱半劳动力能够持续从事劳动生产并从中获得报酬,更能鼓励他们热爱生活,有利于激发他们内生动力。”北海市乡村振兴和水库移民工作局局长何来说。
兴产业促增收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北海市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937家,创建各级各类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429个,其中自治区级18个。通过产业项目“造血”、新型利益联结模式“活血”,做实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文章。去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106.7万元,年收入均稳定在6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100%,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63%、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23%。
合浦县建立万亩水产养殖帮扶基地,推动产业振兴,带动群众增收
海鸭蛋是北海市有名的土特产,该市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一枚蛋”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北海市通过“公司+农户+政府平台”“帮扶车间+公司+贫困户”等经营模式,建立起覆盖沿海10多个乡镇的联农带农海鸭蛋养殖链,对接以月饼小镇(合浦烘焙食品产业园)为代表的烘焙食品生产企业,把海鸭蛋产业链延伸到烘焙食品深加工产业链。全市海鸭蛋养殖、加工、销售企业200多家,海鸭蛋年产量超过12亿枚,产值规模22亿元。
广西合天宝龙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海鸭养殖、生产加工、产品研发、销售供应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化企业,董事长陈裕鑫对北海海鸭蛋产业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推进数字化、品牌化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向更深层次、更宽广度发展。”
提品质塑形象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近日,在北海市银滩镇下村了解到,近年来村里对道路进行硬化,将老泥坯房翻修改造成美丽庭院和小楼,村庄整体形象有效提升。
“通过实施‘点亮乡村’工程,村庄实现夜间照明全覆盖,为村民提供了更加舒适宜居的环境。今年,村庄被评为‘中国休闲美丽乡村’。”下村村支书林怡有介绍。
建设和美乡村,抓硬件建设是关键。
今年以来,北海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安排财政衔接资金1.46亿元,建设村屯道路、水利灌溉、公共照明等乡村基础设施项目343个;计划安排资金2.08亿元,实施农村公路“三项工程”项目369个;加快数字化乡村建设,目前实现千兆光纤和5G网络100%覆盖行政村。
提升乡村“颜值”,是建设和美乡村的另一重要抓手。
北海市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完成2022年度农村户厕改造489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53%;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23套,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部收运处理;年内推进6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和12条黑臭水体治理,创建50个村容村貌整治示范村,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
依托沿海优势发展起来的美丽富裕乡村——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青山头村
银海区创新“1+N”网格宣传全覆盖、三沿线三区域村庄全覆盖、智能监管数字化全覆盖“三个覆盖”模式,深入开展全域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被评为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强治理树新风
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
北海市建立健全“党建+网格+大数据”管理体系,在全区率先成立正处级市域社会治理网格化指挥中心,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建成率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村(社区)普及率均100%,形成“一网统筹、多网融合,网格吹哨、部门报道,多方响应、上下联动、高效处置”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机制。
海城区投资2400万元,建设广西第一家县域治理集成平台——“数字海城”全域治理指挥平台,整合12345热线、“综治E通”“微连心”等多种群众诉求渠道,把辖区内人、事、物和组织等信息关联到网格化地图上,建立可视化平台,实现全域“一屏观全局”。
“以前各部门都有自己的平台,难以实现信息共享,‘数字海城’数据化平台的运用,让信息跑腿代替人工跑腿,民生问题实现了一键上报、一键派工和一键反馈。”海城区社会治理网格化指挥中心主任黄旭文介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乡风文明建设。
北海市健全村民议事会、基层红白理事会等治理机制,制定推广村规民约,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使“自治、德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同时,通过强化农村党组织建设、筑牢“三资”监管防线、落实乡村“廉洁基因”三大措施,全方位打造干部清正、政治清明、社会清和、文化清明的清廉乡村。一个个清廉乡村连点成面,绘就乡村振兴“廉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