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有一位“大象医生”,二十年来,不论春夏秋冬,不管黑白昼夜,他总是具体工作带头干、苦活累活抢着干,呵护着这里的亚洲象,守护着这里的青山绿水。他就是最近荣获“中国好人”的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兽医保明伟。作为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的“大象医生”。
对营救亚洲象问题的“破题”与“深耕”
曾经野象谷难觅大象影,如今的野象谷闻名四方。30年前,人象矛盾突出,人出门带着枪保平安,象在密林中躲避人群。30年后,随着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生物多样性概念的普及,当地老百姓从最开始的不主动伤害野象到现在主动保护野象。而系统、专业地救助野象要从2002年起实施的亚洲象种源繁育基地项目、成立项目机构开始。当年,保明伟是最早加入项目工作组的成员之一。
2003年,他第一次参与了野生亚洲象救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国没有任何一本医书全面而完善的介绍如何对大象这样危险的庞然大物进行麻醉,没有医学参考资料,给大象进行麻醉几乎是每一次野外营救中决定性的环节。于是,保明伟通过自学亚洲象饲养和兽医方面的知识,以及自主钻研,改良了原本用于普通禽类的吹管注射器,通过一次次尝试和实验,他终于成功地掌握了在20米以内使用吹管注射器对大象麻醉的核心技巧,并多次在野生亚洲象救助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自2003年以来,他作为经验丰富、吹管麻醉技术一流的“大象医生”受邀参加现场营救工作,先后参与野生亚洲象野外救助高达20余次,在很多次的救助中都使用了吹管技术,成功率极高,创出多个救助先例,被大家称为“天下第一吹”。
对科学繁育亚洲象的探索与实践
亚洲象繁育技术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因为目前,我国在亚洲象繁育技术方面尚未有系统性的研究,也鲜有案例作为经验指导,从大象配对的选择、培养感情环境的选择到准备受孕母象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护理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自行探索和研究,在这漫长的阶段,需要长足的耐性和不放弃的决心。
为了让濒危的亚洲象物种的种源得以保存,多年来保明伟不断研究和总结亚洲象繁育技术。2017年和2019年,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两头出生的小象,身高低于母象乳头距地面高度23 cm和24 cm,无法自然哺乳。为了让小象喝到“初乳”,保明伟想到利用棕榈垫和木凳两种方式来弥补小象身高上的不足,让小象成功吮吸乳汁。每日24小时进行辅助哺乳,分别进行13天和8天,直到幼象可以脱离人工辅助吮吸到母乳。在他的主导下,10年内已成功繁育出了9头人工小象,其中2018年12月27日出生的一头重86公斤的小象仅用时5分钟便能站立起来,打破了新生小象站立时间最短的记录。保明伟用他的钻研精神让亚洲象繁育技术得以成熟及提升,为我国保护濒危物种亚洲象做出重要贡献。
主动担任亚洲象“传播使者”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虽然保护濒危物种亚洲象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中国,乃至国外,大部分人仍然不知道在中国边陲之地的自然保护区内,保护亚洲象的知识鲜有人知,亚洲象这一物种面临的濒危处境。为此,保明伟主动担当起亚洲象“传播使者”。
在云南省内,保明伟不断到有野生亚洲象生活的地区向当地居民、学校科普亚洲象知识、讲授如何与大象和平共处。他还多次到东南亚周边国家、美国等国家学习亚洲象医疗技术、传播亚洲象知识和科普亚洲象生存困境。其中,他到尼泊尔参加的区域老虎、犀牛及亚洲象兽医研讨会上,所分享的《中国野生亚洲象救助与孤儿象医护》课题获得在场各国专家的高度认可。后来,他还以第一撰稿人的身份撰写出了《亚洲象曼陀罗中毒的诊治》《亚洲象血常规指标的测定与分析》及《亚洲象血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等9篇论文,为开展亚洲象医疗、救助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救助成功率,保护大象的重要性,让人象关系更加和谐。
作为一名大象医生,保明伟精益求精,大胆探索创新,对大象付出爱心,倾注心血,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以实际行动延续了它们的生命,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初心和使命!
通讯员 李玉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