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向基层延伸,是云南省花灯剧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黄绍成一直坚持在做的事。秉持着文艺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黄绍成始终守护和传承花灯文化,并带领省花灯剧院的演员积极参与“三下乡”服务群众,把云南花灯戏、歌(舞)、民族音乐送到云岭村村寨寨。2023年8月,黄绍成荣获“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称号。
黄绍成参加慰问演出
守正创新
传承花灯文化
花灯戏是云南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2008年6月,云南花灯戏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生于昆明市禄劝县,从小听老家山歌小调长大的黄绍成,对花灯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1995年从艺术院校毕业后,黄绍成进入云南省花灯剧院工作。这些年,黄绍成一直在思考:“花灯剧如何服务新时代,传播正能量,讲好云南故事?”为此,省花灯剧院在黄绍成的带领下,努力创排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优秀作品,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始终贯穿于院团工作之中,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云南花灯艺术前进。
在这样的创作理念引导下,一批批新剧目不断诞生。一次,由省花灯剧院创作的花灯剧《郑喇叭外传》在保山某乡镇演出,该剧改编自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党委宣传委员郑垧靖的生前故事,剧中充满滇西民族地区生活气息的场景让人倍感亲切,曲折动人的公仆故事催人泪下,主人公“郑喇叭”的扮演者黄绍成韵味十足的唱腔、朴实自然的表演引起观众的共鸣。“把先进人物的事迹搬到舞台上,为的就是鼓励和感染更多的人。”黄绍成说。
当代花灯剧《花花世界》也是黄绍成带领省花灯剧院进行的创新尝试之一。《花花世界》聚焦当代都市题材,讲述了云南斗南花卉交易市场的发展和花卉行业人物命运交融的故事,既展现了云南绿色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底色,也描摹了浓厚的人间烟火气息。今年10月16日晚,省花灯剧院创作演出的《花花世界》在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的剧场上演,并同步进行线上直播,线下座无虚席,线上反响良好。
送戏下基层
文艺惠民进万家
“前面的声音可以再平和一点,后面高音部分才能提得上去……”记者见到黄绍成时,他正在指导演员排练花灯剧《李大哥和杨二嫂》,这是一部以抗日为题材的花灯剧,黄绍成打算在下一次送戏下乡时,将它呈现给观众。
“花灯是云南老百姓的乡愁,老百姓离不开花灯,花灯也离不开老百姓。省花灯剧院将不断融入时代、服务人民,将独具特色的戏曲文化送到群众身边。”黄绍成说。多年来,他积极参加云南省各类慰问演出,并带队参加“中国梦·云南情—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进乡镇(街道)、军营、厂矿、校园、村寨开展惠民演出,将花灯文化带到基层,送到群众家门口,身体力行服务群众。在他的带领下,省花灯剧院每年进行200余场文化大篷车演出。
云南很多地方山高路险,送戏下乡并不轻松,到海拔高的地方还会出现高原反应。每次下乡,黄绍成和队员们都身兼数职,只为给基层群众送上一台精彩的演出。有一次送戏到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演出正在进行时,突然下起大雨。“即便下着大雨,观众依然不肯离去,我们就把舞台搬到农贸市场。”黄绍成回忆说。没有音响,黄绍成和花灯剧演员就清唱,欢乐的气氛调动了大家的热情,农贸市场里歌声嘹亮、激情澎湃……
“看到当地群众对文化大餐期盼的眼神,就觉得不管过程多么艰难都是值得的。”黄绍成说,“群众对演出的认可和渴望,让我们对文艺创作永葆激情。”
本刊记者 杨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