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5年来,“四下基层”持续传承,并扎根八闽、推向全国。“四下基层”立足于“下”,植根于“民”。大力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就是要在“下”字上用苦功、出实招、见真章,在“四下基层”中答好“为民卷”,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暖民心。
坚持“重心往下移”,想想群众想听什么,在“接地气、冒热气”中凝聚民心,让党的声音在一线传播。好的方针政策从来不应束之高阁,而是应民所需、为民所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想想群众想听什么,深入浅出讲述基层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把党的“好声音”传到基层去、传到群众中去,变“党的政策主张”为“群众自觉行动”。要深入群众宣传宣讲,面对面宣传、问答式交流,把书面政策通俗化、简单化、口语化,将上级“高大上”的思想理论用“方言”“土话”,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与党的血肉联系,切实让党的政策主张“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眼睛向下看”,问问群众在盼什么,在“察实况、真调研”中增强动力,让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调查研究是“四下基层”的重要路径,是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更是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有效载体。广大党员干部要问问群众在盼什么,坚持脚力、眼力、脑力并用,以躬身入局、脚踏实地的作风深入基层,探情况、摸底子、找问题,充分掌握第一手素材资料。要多和群众拉家常,在群众“家常话”中听期盼、明需求,从而弄清“病情”、找准“穴位”,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切入点寻思路、谋举措。要甘当“小学生”,主动向人民“拜师学艺”,主动“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向“土专家”“田秀才”请教,寻找解民难、纾民困、化民忧的最优路径,确保调查见真章、研究得实效。
坚持“脚步朝下走”,听听群众在说什么,在“善倾听、多上门”中纾困解难,让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信访工作连接人民群众,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解决的是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关乎党和政府以及党员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评价与口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去抓信访工作,听听群众在说什么,变群众“上访”为干部“问访”,在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关心关注老百姓诉求的“急难愁盼”,用心用情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确保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事事有回音”、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件件有落实”,让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夯基固本、走深走实。
坚持“身子往下沉”,思思群众想办什么,在“破难题、办实事”中提升效率,让难点堵点在一线打通。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当年,习近平同志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三进下党乡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公路和水电建设等问题。实践充分证明,这些思路和举措有效推动了问题解决和经济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思索群众想办什么,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法”,走进群众“家门口”,“身入”一线摸准情况,在一线找问题、在一线破难题、在一线抓落实,做到现场会诊、现场协调、现场解难、现场开方,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力推“马上就办”,不断破解工作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盲点问题,切实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王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