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互动交流

海南大学坚持引才育才并举,国家级人才从3人增至47人

时间:2023-12-31 文章来源:海南党建网 作者:佚名

  

  海南大学坚持引才育才并举,国家级人才从3人增至47人

  “智汇”高地赋能自贸港建设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党的二十大报告

    无人驾驶拖拉机按照预设路线平整土地;小区玉米精播机种盒里,种子从32个小盒中被精准地播撒到指定地块;高地隙无人驾驶喷药机挥舞着两只“手臂”,将农药均匀地喷洒到四周区域……看到自己研发和改进的农业机械在试验田里“大展身手”,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杨然兵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吸引下,许多高层次人才在南海之滨扎下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去年11月,从事田间育种试验机械化技术研究的杨然兵也成为了其中一员。

    在对海南本地农业产业调研时,杨然兵对一些现象深有感触。比如,在南繁育种基地走访时,他发现有的科研团队还在用水牛犁地,低下的机械化水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到儋州调研时,他发现有的果树上结满了果子,却由于气候炎热和人工成本高没人采摘……

    “南繁育种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如果能用上先进农机设备,就能大大提升播种效率。同样,在海南种植热带水果的农民如果都能用上自动采摘设备,果实烂在地里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

    令杨然兵欣喜的是,自己的愿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年,由他牵头的海南省南繁育种全程机械化科研试验基地建设项目获批建设,由他担任负责人的“农业农村部热带高效农业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也在近日揭牌成立。

    “我们一边积极研发和改进符合热带地区特色的农机设备,一边为农机企业提供技术、场地、材料支持,吸引更多企业落地实验室开展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杨然兵说,目前已和30余家企业初步建立了合作意向。

    零下80℃的超低温冰箱内,菌种们正在一排排带标签的试管里“沉睡”……12月13日,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家超带着海南日报记者,参观他的“宝贝”——该校热带益生乳酸菌菌种资源库。这些菌种,是张家超和团队成员深入海南各地村庄,从传统发酵制品和长寿老人的生活环境中收集的。

    7年前,对热带益生菌情有独钟的张家超,从家乡内蒙古来到海南大学,初来乍到就感受到海大的求贤若渴。“学校把我高聘为教授,解决家属工作,给予充足科研启动资金,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科研。”

    得知海南民族地区群众常年制作发酵食品后,张家超和妻子克服语言不通等难题,驱车深入偏远村庄收集鱼茶、肉茶等传统食物,从中分离出微生物资源,并对其进行功能评价,筛选具有良好功效的益生菌。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益生菌产品市场规模已达850亿元。虽然市场规模庞大,但益生菌产业链最核心的菌株资源仍重度依赖于国外进口,原材料供应市场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而通过开展高价值菌种选育研究来解决“卡脖子”问题,成了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共识。

    而在今年,张家超申报的“益生菌与肠道菌群互作效应及机制”项目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海南大学在该类项目上零的突破。

    目前,海南大学已自主培养了20名国家级人才。海南大学人事处处长李步洪说,2018年4月13日以来,海南大学坚持引才育才双轮驱动,国家级人才由3人增长至47人。今年,海南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4项,立项数较2021年增长36%,较2020年翻了一番。(记者 黎鹏)

  

    转载链接:http://hnrb.hinews.cn/html/2022-12/19/content_58464_15621493.htm


原文链接:https://www.nanhaixf.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new_show&id=26658&lid=25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