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今年以来,大连市沙河口区星海湾街道党工委立足实际,对标先进,聚焦社会治理“痛点”“堵点”,锚定沙河口区“2144”治理体系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政治引领作用,以项目工作法构建“地+校+企+民”四力合一治理体系,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依靠项目工作法,前期精准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梳理居民需求,确定“个性服务清单”;中期科学设计,依托项目认领机制打破条块壁垒,将科室、年轻干部力量下沉到社区一线,蹲点调研,与社区合力攻关,帮助社区结合自身工作基础、资源优势等确定治理项目;后期系统提升,通过论坛培训、项目路演、现场教学等方式,请上级单位、高校、媒体等组成智囊团,为社区项目问诊把脉、出谋划策,就如何完善方案、提升质量、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方面提出专业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运营,目前街道已成功收获了10个成熟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干部队伍的谋划实践能力。同时,提升了服务的精准度,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变传统管理为现代治理,形成“地+校+企+民”四力合一的治理体系。
组织联动 凝聚治理合力
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组织有效嵌入社会治理,形成完备的“1+N”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其中“1”是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核心),“N”是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的党组织。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牵头抓总作用,深层次挖掘各类党组织的共同需求,通过党建联席会、民情恳谈会等形式开展横向议事协商,强化多方联动,积极探索组织融合下的情感契合,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下的资源整合,以组织资源带动社会资源凝聚,构建开放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机制,营造人人关心人人贡献的社会治理氛围。
专业赋能 提升治理品质
一方面,发挥好高校院所的“创智大脑”,市委党校、区委党校、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专家学者们以座谈、调研、专题研究等形式,为街道基层治理提供智力支持,用前沿的理论知识指导街道、社区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师生发挥建筑与艺术、心理咨询等专业特长,直接参与社区具体项目,逐步形成协同合作、互利共赢模式,探索建立校地合作“事业合伙人”的全新模式。
企业共建 增强治理实效
充分发挥辖区企业多的优势,引导辖区企业融入基层治理,逐步形成“政府搭台,多元参与,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街企合作”模式。社区既可根据企业资源、特点、意向为其量身定制专属服务项目,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也可以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派单、企业接单、居民评单”的工作方式,向企业发布临时多样的民意诉求,企业接单解决。
挖掘“能人” 激发治理活力
从党员、楼长、居民骨干中发掘出具有一定群众基础、参与意识较强、热心公共事务的“社区能人”,发挥他们的力量和特长,作为社区治理项目的领航人,依托项目“带团队、带服务、带资源”,逐步激发更多群众的参与热情,广泛吸纳治理主体,汇聚治理资源,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自今年2月街道基层治理提升年启动以来,群众对街道、社区工作满意度有较大提升,全街各类投诉平台投诉总量同比下降16%。街道文明楼院建设入选辽宁省文明办典型案例;新希望社区荣获辽宁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莲花山社区“先锋骑手”项目入选2023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辽宁省仅此一家),并荣获2023年度全国“网格化模式”治理案例评选优秀案例、2023年中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解放社区网格员方圆获得全国优秀网格员、并作为代表到长沙做经验交流,网格员张婷获得大连市优秀网格员。同时,街道也成为了市委党校、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现场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