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行走在葫芦岛大地,山间、道路两旁、村居屋顶,一组组光伏板装点而成的深蓝色海洋,在阳光下星罗棋布、熠熠生辉。一台台风力发电机组如巨人般矗立在山顶,巨大的风叶随风旋转,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绿色电能。签约奠基、开工建设、投产达产,一个个清洁能源项目落实落地,展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葫芦岛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锚定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的部署要求,抢抓“双碳”战略机遇,乘势而上、力开新局,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着力培育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在追新逐绿中步履铿锵,迈出坚实步伐。
发挥资源优势 能源产业风生水起
在南票区沙锅屯乡下新安村,占地100公顷的中核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现场,一排排蓝色的光伏电板在阳光照耀下正源源不断地产生清洁电能。该项目是中核(葫芦岛)能源产业有限公司东北首个自主开发自主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项目于6月30日全容量并网发电,预计年产值可达8.7万兆瓦时,可实现标煤节约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66万吨。
在毗邻的上新安村,众合电力40兆瓦光伏项目同样完成全容量并网发电。这两个光伏发电项目,让沙锅屯乡的荒山变成能生金的宝地。
在缸窑岭镇,总投资13.4亿元的辽能南票新能源200兆瓦风电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目前,15台风机基础以及升压站已全部竣工,风机机组设备也已全部到位,静待吊装。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58329千瓦时。
如今的南票,风光正好。在今年葫芦岛市重点推进的19个新能源项目中,南票区就占了9个,成为葫芦岛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碳”路先锋。曾几何时,这里也面临着发展的阵痛。
南票区因煤而立、因煤而兴,同样也因煤而衰。作为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县、区)之一,如何转型升级,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南票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大自然对南票不仅馈赠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还有风光资源。”南票区抓住转型发展的时间窗口,通过布局新产业、培育新动能,扭转“一煤独大”的局面,追风逐日,蹚出资源型县区转型发展的新路。
由“黑”变“绿”,南票区的成功转型是葫芦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葫芦岛市风、光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年均总辐射量大于5100兆焦/平方米,等效利用小时数年平均在1600小时左右;风资源规划区域70米高度实测年平均风速5.9米/秒以上,等效利用小时数年平均在2100小时左右,可开发的风光资源量丰富。
葫芦岛市也是连接东北、华北的“节点”城市,区位优势显著,具有辽宁沿海经济带和辽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双重战略定位”。这里交通便利,6条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独特的区位,使葫芦岛成为动态平衡东北、华北两大电网的关键节点,吸引核电、风电、光伏及其装备制造等新能源项目集聚。“葫芦岛地处辽西走廊,风能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这是我们决定在这里接连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的主要原因。”辽宁大唐国际葫芦岛热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已在葫芦岛投资建设2个250兆瓦风电项目,其中,在连山区项目正在加紧开工,按计划明年可完工,另一个在南票区的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前期手续,预计明年能开工建设。
目前,葫芦岛市已建成风光发电项目装机容量800兆瓦,占电力总装机规模的15%,预计2023年全市新能源发电量将达到15亿千瓦时,占全市发电量7%。葫芦岛市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将无限的风光资源转换为绿色产业,真正变成“绿电宝库”。
建设能源基地 产业集群聚势发力
今年9月,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让葫芦岛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正当其时。葫芦岛市充分发挥核能、风电等优势,聚焦“双碳”目标,谋划清洁能源项目,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着力打造五百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将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截至目前,葫芦岛市已建成清洁能源项目34个,总投资65亿元,年产值约5.3亿元。清洁能源项目已累计发电330万兆瓦时。核电、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储能电站……清洁能源产业多点发力、全面开花。清洁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葫芦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批龙头项目进展迅速。11月15日,徐大堡核电1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3号、4号机组建设进展顺利,其中3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及4台蒸汽发生器近期运抵,拉开了总投资超千亿元的徐大堡核电项目主设备安装序幕。
总装机容量1200兆瓦、总投资83亿元的国网新源兴城抽水蓄能电站,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年发电量约240万兆瓦时,年产值约9亿元。
总装机容量1200兆瓦、总投资77亿元的中船风电、大唐、辽能等5个风电项目陆续开工。旭蓝新能源、中核南票、辽宁大唐国际等14个光伏项目实现并网发电。葫芦岛西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单体设备已调试完毕,开始接收垃圾,即将正式投产。作为氢能产业龙头的辽宁佳华新能源有限公司落户兴城氢能产业园区并于今年正式投产。
一批链条项目迅速聚集。随着新能源规模产能的不断膨胀,带动了越来越多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葫芦岛在已有风、光、核、储、氢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产业链“上延”“中优”“下拓”,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围绕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葫芦岛市打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链条,推动上下游技术联合、分工协作、协同配套。8月,中船风电兴城海上风机总装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已累计实现产值约3亿元。兴城红光锅炉二期项目、中船绥中高端海洋装备产业基地项目等一大批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正积极谋划推进中,未来这些重点企业将推动葫芦岛市清洁能源产业链逐渐完善。
目前,葫芦岛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868兆瓦,同比增长46.4%;集群总产值12.94亿元,同比增长100.6%。
优化营商环境 宏伟蓝图落实落地
近日,《葫芦岛市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出台,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擘画出宏伟蓝图:到2025年,力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000兆瓦,总产值达到50亿元;到2030年,力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万兆瓦,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到2035年,力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万兆瓦,建成总产值500亿元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并非空喊,更不是妄想,葫芦岛的底气既来自本地资源、区位和产业的“硬实力”,也来自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软实力”。
项目有厚度。目前,葫芦岛市已储备风光火核储能源项目44个,这些项目将为葫芦岛市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招商有精度。聚焦产业链,葫芦岛市依托现有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优势,结合配套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础,聚焦上下游产业链条和配套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短板,梳理出风电、光伏、氢能、氢燃料电池、锂电池、充电桩等清洁能源产业链的300余家上下游头部企业,形成招商图谱。以精准招商实现强链、补链、延链,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壮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服务有温度。葫芦岛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靠前服务、跟进服务,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实施“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组建项目管家团队,及时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堵点,以“软环境”推动“硬项目”发展。在受国际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影响,新投资的25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初期建设遇到资金难题时,辽宁大唐国际葫芦岛热电公司第一时间享受到了政府的退税服务。目前,该公司累计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21440万元,为后续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审批有速度。葫芦岛市不断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全面提高审批效率,成立新能源项目电网工程建设工作专班,针对国网新源兴城抽水蓄能电站、徐大堡核电等重点项目成立专项工作组,各级政府部门在项目审批服务上按下“快进键”,创造了一个个“葫芦岛速度”:徐大堡核电站1号、2号机组从国家核准到具备开工条件用时不到百天;兴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征地拆迁与土地手续办理,用时不到50天,比原计划提前了7个月。“以前都是我们催,等地方审批,现在是当地政府把所有手续都提前办完,等着我们往下走。”兴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负责人对“葫芦岛速度”连连称赞。
东方风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培育提升清洁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链,加快推进葫芦岛能源结构转型发展,是顺势而为、大势所趋。葫芦岛资源有优势、企业成规模、产业有集群、市场前景好,势必将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培育新支柱产业的过程中奋发作为、锐意进取,在清洁能源强省建设中勇当先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