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是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以民为本,切实破解基层治理的“中梗阻”,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建强组织体系,护航基层治理“有效运行”
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员冗杂、涉及面广、工作任务繁重。要在严密组织体系上见真章,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将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治理效能,更好推进基层治理走深走实。要“链条式”延伸组织“触角”。坚持“基层治理推进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推动党组织“触角”从镇街进一步下沉至小区、街巷、楼栋、院落,健全高效联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消除基层治理“盲区”,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力武器”。要“集成式”抓好联建共促。以党建联建为纽带,以加强顶层设计为支撑,推动各类基层党组织常态长效联动,加快实现资源共享、大事共商、实事共办、难题共解,形成“一张网”抓防控、“一盘棋”抓统筹、“一竿子”抓到底的工作格局,系统提升基层治理质效。要“精准式”推进放权赋能。本着权责一致、能放则放的原则,厘清各部门间、上下级间的权责归属,建立健全务实有效的权责清单,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让基层党组织有力做事、有人做事、有权做事、有心做事,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干部轻装上阵,逐步提升治理水平。
坚持多元共治,形成群策群力,汇聚基层治理“磅礴力量”
基层治理不能仅靠一方“单打独斗”,而需多方“协同作战”。要着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凝聚基层治理“末梢力量”,实现基层治理模式从“各自为政”到“群策群力”、从“曲高和寡”到“百花齐放”的转变。要着力建强“头雁队伍”。通过从后备干部中“推”、从外出人员中“引”、从退休人员中“请”等方式,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常态化开展擂台比武、走村观摩等活动,帮助开阔视野、更新知识、蓄力增能,让“领头雁”飞出“新高度”,带领基层治理“加速跑”。要着力激活“群雁效应”。制定积分制管理清单,以“三亮三比”为载体,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置党员先锋岗、组建志愿服务队,引导全体农村党员积极参与、协同共促,在答好基层治理“考卷”中当先锋作示范,实现“无职无责”变“有位有为”。要着力打造“人才矩阵”。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基层所需,引进各领域优秀人才,并不断优化评价激励体系,以更开放、更积极、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为基层人才提供创造施展才华抱负的机会,不断增强基层的人才“磁场效应”,“实打实”为基层善治注入“新鲜血液”。
坚持以民为本,提升服务效能,擦亮基层治理“底色成色”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智慧出于人民、力量源于人民,基层治理的成果也理应由人民群众共享。要着力促进为民服务提质增效,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让群众在民生建设中切身感受到基层治理的实惠、实效、实绩,让基层治理的“底色”更足、“成色”更亮。要在“纾民困”上多用情。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到条件艰苦、问题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多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心连心交流,听真话、察实情,用火眼金睛洞察基层治理的堵点、痛点、难点,找到解难纾困的“妙策良方”,将一张张“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要在“解民忧”上多用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时刻将群众急难愁盼、安危冷暖、生活需求放在心上,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花大力气、下硬功夫办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关键事”,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基层治理的实惠、实效、实绩。要在“聚民心”上多用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培育涵养文明乡风,充分发挥网格员、“五老”、乡贤等“微细胞”的“微治理”作用,进一步把有效资源“聚”起来、把民情民意“拢”起来,以基层群众“小智慧”汇聚共建共治“大能量”。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县委组织部)